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或自发性SAH。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继发性SAH是脑实质内出血、脑室出血和硬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穿破脑组织和蛛网膜流入蛛网膜下腔,还可见外伤性SAH。SAH约占急性脑卒中的5%~10%,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年发病率(6~20)10万。
自发性血胸是指非创伤性血胸,常发生于既往无全身或胸、肺疾病史者。青壮年常见,男性多于女性。常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咳嗽、用力排便等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因出血量、出血速度、胸内器官创伤情况和患者体质而异。
自发性食管破裂系指健康人突然发生食管全层破裂,因多数发生于饮酒、呕吐之后,故有人称之为呕吐后食管破裂。有时破裂与胃酸分泌有关,称之为食管消化性穿孔。为了区别于器械损伤等外伤性穿孔,也有人称之为非外伤性食管穿孔。
自发性腹膜后出血(spontaneous retroperitoneal hemorrhage)非常罕见,最早见于Barber(1909)报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可与腹腔内出血同时存在。发病因素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需详细追踪病史。
紫外线所致眼外伤(ultraviolet injuries of the eye)为电损伤。其来源于天然光照,如高山及冰雪地区及人工光源多见电焊弧光、水银蒸气弧光及钨孤光。紫外线的生物效应,为光电生化反应,最早为蛋白质变性,继之蛋白凝结。
发绀-杵状指-肝病综合征又名Fluckiger综合征、紫绀-杵状指-肝病综合征。于1984年首先由Fluckiger报道了肝硬化伴有发绀和杵状指的病例。我国1990年亦有研究报告。
紫癜性肾炎,又称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出现肾脏损害时的表现。临床表现除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外,主要为血尿和蛋白尿,多发生于皮肤紫癜后一个月内,有的或可以同时并见皮肤紫癜、腹痛,有的仅是无症状性的尿异常。
紫癜性扁平苔藓又名金黄色苔藓。该病病因未明,临床少见。
子喑又名妊娠失音。子喑多因肺肾阴虚等所致。以妊娠晚期出现声音嘶哑,音浊不扬,甚至不能出声为主要表现的妊娠疾病。一部分患者因妊娠而出现声音嘶哑,多发生在妊娠中后期,一般无须治疗,待分娩后其喑自复。必要时排除耳鼻喉引起声音嘶哑的相关疾病。
子悬,指妊娠胸胁胀满,甚或喘急,烦躁不安者,又称胎上逼心。
子痰是发生于附皋部,属于疮痨性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中医文献称肾漏、穿囊漏。其特点是患病的附睾有慢性肿块,最后化脓破溃,溃破后脓液稀薄如痰,并夹有败絮样物质,易成窦道,经久不愈。相当于西医的附睾结核。
指妊娠期间,咳嗽或久咳不已称为“妊娠咳嗽”。若久咳不愈,精神倦怠,形体消瘦,潮热盗汗,痰中带血,则属痨咳,俗称“抱儿痨”。多因平素阴虚,怀孕后血气又多聚于下部以养胎,阴精不能上承,肺阴亏损所致。西医妊娠期间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可参考本病,但须注意将肺结核等病及时鉴别。
妊娠五六个月后出现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遍身俱肿,喘息不得卧者,称“子满”。又称“胎水肿满”。西医的羊水过多可考虑本病。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称羊水过多,需积极寻找原因。
子宫炎症是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其中最主要的是子宫内膜炎,可分为慢性与急性两种,也可发展形成宫腔积脓。引起子宫炎症的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以及溶血性链球菌等,性传播病原体包括支原体、衣原体以及淋病等。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子宫腺肌病过去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但近些年呈逐渐年轻化趋势,这可能与剖宫产、人工流产等手术的增多相关。本病的治疗手段较多,临床决策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并且常常结合手术、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方案。
子宫息肉(metropolypus)是妇科常见病,从广义上讲是指所有借细长的蒂附着于子宫壁的肿物,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恶性息肉等。多属良性,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引起月经增多、白带异常、阴道出血、子宫增大、疼痛等。宫腔镜检查可见息肉大小多少不一、蒂长短不等,是妇科常见的一种宫腔内病变。其中以子宫内膜息肉最常见。
产力中以子宫收缩力为主,子宫收缩力贯穿于分娩全过程。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多因产道或胎儿因素异常形成梗阻性难产,使胎儿通过产道阻力增加,导致继发性产力异常。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发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子宫收缩过强指子宫收缩的节律、对称性及极性均正常,仅子宫收缩力过强。
子宫收缩乏力是指宫缩的极性,对称性和节律性正常,但宫缩弱而无力,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或不规则。使胎先露对子宫下段及宫颈口压迫无力,即不足以使宫颈口以正常的速度扩张,造成产程延长或停滞,而导致母儿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本病在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及多次妊娠、双胎、羊水过多等子宫局部因素者发病率较高,同时也见于精神紧张者如能及时正确的处理孕期及临产过程,则可减少子宫收缩乏力的发生。
子宫切除术后腹腔脏器或组织凸入扩大的、薄弱的盆底直肠前腹膜陷凹,称子宫切除术后会阴疝(perineal hernia caused by hysterectomy),亦可称子宫切除后盆底疝。是子宫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或经腹子宫切除术后。
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是指胚胎着床种植于前次剖宫产的手术切口瘢痕处。以前发病率较低,但是现在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反复的人流、宫腔镜等宫腔操作,子宫肌瘤挖除术、“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都可能让子宫不同程度地受伤,子宫内形成瘢痕的概率也大大的增加,这些妇女怀孕后,出现该病的概率也升高。
子宫破裂是指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分娩期或妊娠期发生裂伤,为产科严重并发症,威胁母儿生命。主要死于出血、感染休克。随着产科质量的提高,城乡妇幼卫生保健网的建立和逐步健全发生率显著下降。城市医院已很少见到,而农村偏远地区时有发生。子宫破裂绝大多数发生于妊娠28周之后,分娩期最多见,目前发生率控制在1‰以下,产妇病死率为5%,婴儿病死率高达50%~75%甚至更高。
子宫平滑肌肉瘤主要来源于子宫肌层的平滑肌细胞,可单独存在或与平滑肌瘤并存,是最常见的子宫肉瘤。从理论上讲,子宫平滑肌肉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有学者认为从临床上和病理学检查上很难区分肉瘤是原发还是继发,不主张将平滑肌肉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子宫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被列为癌前病变。但根据长期观察,绝大数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或保持一种持续性良性状态。仅少数病例在较长的时间间隔以后可能发展为癌。根据腺体结构形态改变和有无腺上皮细胞异型性分为3型:①单纯增生:由于无孕酮拮抗的雌激素长期刺激所致的子宫内膜生理性反应。间质与腺体同时增生而无腺体拥挤,腺上皮的形态无异型性。②复合增生:病变区腺体拥挤,间质明显减少,无腺上皮细胞的异型性。③不典型增生:腺上皮有异型性,属于子宫内膜的上皮内肿瘤,按病变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是妇科的常见病,是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表现为突出于子宫腔内的单个或多个光滑肿物,蒂长短不一。可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不孕。从育龄期到绝经后的女性,都是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发人群。目前病因未明,认为与内分泌紊乱有关,以超声诊断为主,子宫腔内声学造影敏感性更高,宫腔镜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是子宫内膜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息肉易复发。子宫内膜息肉偶有恶变,尤其是绝经后阴道流血者,息肉呈不典型增生时,应以癌前病变看待。
子宫内膜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症,多为盆腔结核的一部分,也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感染的主要来源是肺或腹膜结核。子宫内膜结核在生殖器官结核中占50%~60%,常常是由输卵管结核蔓延扩展到子宫,病变多局限在子宫内膜。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