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平滑肌肉瘤主要来源于子宫肌层的平滑肌细胞,可单独存在或与平滑肌瘤并存,是最常见的子宫肉瘤。从理论上讲,子宫平滑肌肉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有学者认为从临床上和病理学检查上很难区分肉瘤是原发还是继发,不主张将平滑肌肉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子宫平滑肌肉瘤是最常见的子宫肉瘤,占所有子宫肉瘤的50%~6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般为43~56岁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绝经前占48%,绝经后占52%,
围绝经期占5%。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发自子宫肌壁或肌壁间血管壁的平滑肌组织。此种肉瘤呈弥漫性生长、与子宫壁之间无明显界限,无包膜。继发性平滑肌肉瘤为原已存在的平滑肌瘤恶变
据统计子宫肌瘤约有0.5%恶变为肉瘤,在多发性肌瘤中可仅有个别肌瘤恶变。肌瘤恶变常自瘤核中心部分开始,向周围扩展直到整个肌瘤发展为肉瘤,此时往往侵及包膜。有文献报道,部分患者因有良性疾病或恶性肿瘤而接受放射治疗的历史,大多数发生在放射治疗10年以后。1.大体标本检查
(1)子宫常增大一般呈均匀性增大,也可不规则增大质软。
(2)肿瘤多数为单个,体积较大,以肌壁间多见,浆膜下和黏膜下少见。
(3)肿瘤可有清楚的假包膜,也可弥漫性生长,与肌层界限不清。
(4)切面: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可出现出血、坏死,切面呈鱼肉状典型的旋涡结构消失,有灶性或片状出血或坏死时,很难与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区分。
2.镜下特征 子宫平滑肌肉瘤显微镜下主要有4个特征。
(1)细胞异常增生:平滑肌细胞增生活跃,排列紊乱旋涡状排列消失。
(2)细胞异型性: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核异型性明显,染色质多、深染、分布不均,根据细胞形态可分为梭形细胞型、圆形细胞型、巨细胞型及混合型。
(3)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组织核分裂象多见,根据核分裂象多少可分为高分化和低分化,以核分裂象≥5个/10HPFs(高倍镜视野)为低度恶性子宫平滑肌肉瘤以核分裂象≥10个/10 HPFs为高度恶性子宫平滑肌肉瘤。
(4)坏死:肿瘤细胞有3种坏死即凝固性坏死(coagulatiate tumor cell necrosis)、透明性坏死(hyalinenecrosis)和溃疡性坏死(ulcerative necrosis)。平滑肌肉瘤以凝固性坏死为主,其特征为坏死灶与周围组织的转变突然其间无肉芽组织或透明变性的结缔组织为中间带。有学者认为组织坏死是诊断子宫平滑肌肉瘤的不可或缺的指标(图1)。
3.临床分期 子宫平滑肌肉瘤一般按国际抗癌协会(UICC-AJCCS)子宫肉瘤的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见表1。由于该分期未将肿瘤侵肌深度、淋巴结受侵、血管淋巴管内瘤栓等列入分期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定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有人主张参照198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标准,将术后病理诊断列入分期中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较大,但因子宫平滑肌肉瘤病灶本身就在子宫肌层,无法准确判定侵肌深度因此Ⅰ期的分期标准并不适合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多数学者主张子宫平滑肌肉瘤的Ⅰ期不再分亚期。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规定,于1989年10月以前对子宫内膜癌按1971年之规定进行临床分期对无法手术而行单纯放疗者或先放疗后手术者仍用1971年临床分期(表2)。
FIG0于1988年10月推荐使用子宫内膜癌之手术-病理分期法(表3)。
(1)有关分期的规定:
①由于子宫内膜癌现已采用手术分期以前使用的分段诊刮来区分Ⅰ期或Ⅱ期方法不再应用。
②少数病人开始选用放疗仍使用1971年FIGO通过的临床分期但应注明。
③肌层厚度应和癌侵犯的深度一起测量。
组织病理学分级:
G1:非鳞状或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5%
G2:非鳞状或非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占6%~50%。
G3:非鳞状或非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50%。
(2)病理分级的注意事项:
①重视核不典型性,若与结构分级不相符合时,分级上应将G1或G2提高一级。
②对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和鳞状细胞癌分级应首先考虑核的分级
③有鳞状成分的腺癌,应按腺体成分的核分级来定级。
1.症状 子宫平滑肌肉瘤一般无特殊症状,可表现为类似子宫肌瘤的症状。
(1)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不规则流血为最常见的症状,往往持续流血多天,量多或量少,还可伴有突然阴道大量流血,可发生于2/3的患者。
(2)下腹疼痛、下坠等不适感:约占半数以上患者,由于肉瘤发展快,肿瘤迅
速长大,常出现腹痛。这是由于肿瘤过度膨胀或瘤内出血、坏死或肉瘤侵犯穿透子宫壁,引起浆膜层破裂出血而发生急性腹痛。(3)腹部肿块:子宫肌瘤迅速长大且在下腹部触到肿块时应考虑子宫肉瘤的可能,特别是绝经后肌瘤不萎缩,或反而又增大时,应考虑为恶性可能。
(4)压迫症状:肿物较大时则压迫膀胱或直肠,出现尿急、尿频尿潴留便秘等症状如压迫盆腔则影响下肢静脉和淋巴回流,出现下肢水肿等症状。
(5)其他症状:肉瘤晚期可出现消瘦全身乏力、贫血、低热等症状,如转移到肺,则咳嗽、咯血。如转移到脑,则出现头痛、下肢瘫痪等症状
有资料显示: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常见症状有阴道不规则流血(67.2%)、阴道排液(23.9%)、腹部包块(37.3%)、下腹痛(26.4%)和压迫症状(22.4%)。
2.妇科检查:
(1)子宫平滑肌肉瘤可位于子宫黏膜下肌层及浆膜下或阔韧带内比子宫肌瘤质软,可与子宫肌瘤同时存在
(2)子宫肉瘤生长迅速尤其在绝经后,如原有子宫肌瘤生长突然加快,应考虑恶性的可能。
(3)晚期患者可转移到盆腔和腹腔各脏器,可出现腹水。
3.转移 子宫平滑肌肉瘤的转移途径主要有以下3种。
(1)血行播散:是主要转移途径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肝脏、肺脏等处因此,子宫平滑肌肉瘤的肝、肺等远处转移较多见,临床随访复查中,应密切注意。
(2)直接浸润:肉瘤可直接侵及肌层,甚至到达子宫的浆膜层引起腹腔内播
散和腹水。(3)淋巴结转移:相对较少,尤其在早期阶段更少,因此有人主张早期患者不必一律行淋巴结切除术。
2/3患者在发生大出血、之后出现贫血可继发感染、复发及远处转移。
(1)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症状无特异性,因此术前诊断颇为困难
(2)有子宫肌瘤病史,子宫增大迅速,尤其是绝经后不仅未缩小,反而不断增大,或伴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应考虑子宫肉瘤的可能性。
(1)盆腹腔包块,或有腹水、腹痛和腰痛。
(2)妇科检查肿块可硬可软,表面可不平或呈结节样。
但是长期以来,子宫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标准并非统一。有学者认为在肿瘤最活跃区作核分裂象计数,以10个/HPFs为区分良恶性的标准。但也有学者提出,肉瘤的诊断不应仅凭核分裂象的多少而诊断应根据肿瘤细胞增生的密度、细胞异型性程度以及核分裂象的多少三项来诊断当肿瘤细胞丰富、细胞程度异型伴核分裂象在5个/10HPFs以上;或中、重度异型伴核分裂象超过2个/10HPF;或肿瘤细胞侵犯肌层或脉管有病理性核分裂象时,均可诊为子宫平滑肌肉瘤。
近年来,妇科病理学家认为诊断子宫平滑肌肉瘤不仅要考虑肿瘤细胞增生程度、细胞异型性以及核分裂象而且更重要的是肿瘤的凝固性坏死,单凭任何一项指标都无法诊断子宫平滑肌肉瘤,应综合上述4项指标,才能作出诊断。
关于平滑肌肉瘤恶变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子宫肌瘤可继发肉瘤变其提出继发性平滑肌肉瘤有以下特点:
①恶变常由肌瘤中央开始,周边区域仍为良性表现。
②多发性肌瘤中常只有1~2个发生肉瘤变,其余仍为良性
③肉眼及镜下观常可以见到假包膜。
④镜下可在同一张切片或同一个肿瘤中可发现肉瘤病灶和良性肌瘤的结构。
以下几种情况很容易与子宫平滑肌肉瘤混淆,需进行鉴别。
1.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瘤(smooth muscle tumors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
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诊断STUMP。
(1)细胞轻中-度异型性,核分裂象5~10个/10HPFs无细胞凝固性坏死;
(2)核分裂象≥15个/HPF,但无细胞密集和异型性;
(3)核分裂象较少,且有不正常核分裂象和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
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瘤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Peter(1994)等回顾性分析了50例曾诊断为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其中32例仍为肉瘤3例为平滑肌瘤15例诊断为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瘤,与肉瘤组比较,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瘤组的复发率、死亡率均较低,复发后仍可长期存活但有不确定性多变的临床过程年龄、病灶大小、绝经与否及流式细胞学测定DNA等均不能预测其临床过程,
化疗未显示有效,手术切除复发转移病灶可提高生存时间。2.上皮样平滑肌肿瘤(epithelioid smooth muscletumor) 又称平滑肌母细胞瘤(1eiomyoblastoma)或透明细胞平滑肌肿瘤(clear cell smooth muscle tumor)。少数为良性,多数为恶性或潜在恶性形态上很难区分良恶性,单纯上皮样平滑肌瘤极少多伴有梭形细胞平滑肌肉瘤,因此,临床上应多作切片检查常能找到典型的肉瘤病灶。
(1)大体像平滑肌瘤,但无编织状结构,界限不清。
(2)瘤细胞多为多角形或圆形,弥漫成片或排列成巢、索或丛状,瘤细胞胞浆透明核圆或卵圆,核形较规则,核分裂较少一般少于3个/HPFs。
(3)瘤细胞可侵犯周围肌层但很少侵犯血管。
3.黏液样平滑肌肉瘤(myxoid leiomyosarcoma) 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子宫平滑肌肉瘤。该瘤的特点为肿瘤切面呈胶样,缺乏平滑肌瘤形态镜下形态良好,细胞少,间质黏液性变,核分裂少,但肿瘤呈浸润生长,几乎全是恶性。
4.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 较罕见,患者同时有多发性平滑肌瘤,肌瘤可转移至肺、腹膜后、纵隔淋巴结、骨和软组织等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肺内有一个或数个平滑肌瘤结节,大者可达10cm,界限清楚,可有囊性变。亦有人认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平滑肌肉瘤,临床上表现为良性过程,但可发生转移。患者可表现为曾有子宫肌瘤手术史,术后数年出现肺内病变但子宫和肺内病变均为良性。其发病原因有几种学说:①医源性扩散;②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发生肺栓塞所致;③初次手术的子宫肌瘤为恶性,未进行连续切片,未发现小的平滑肌肉瘤病灶;④肺源性平滑肌瘤。
与肺内原发性平滑肌瘤相鉴别:①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伴有子宫内多发肌瘤,盆腔内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②妊娠时缩小,绝经后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因此,认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系雌激素相关性肿瘤可选用抗雌激素药物治疗。
5.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a)是一种形似恶性,实质上却是良性的平滑肌瘤病。其特点是平滑肌瘤呈多发性、良性增生。子宫有肌瘤同时在腹膜、大网膜肠系膜、肠管、卵巢及盆腔各器官的表面有多发的大小不等的结节,小者直径为1~8mm,大者直径可达8cm。外观似恶性种植,部分患者不伴发子宫肌瘤。发病原因有二种说法:①肌瘤多中心发生,与雌激素过高、孕激素过低有关雌激素可能是其诱发因素。雌激素刺激腹膜上皮下间充质细胞化生而来。此说法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承认。②转移性种植此观点目前已不成立,因为结节均在腹膜上皮下,且无腹膜外转移。
显微镜检查可见结节为梭形平滑肌细胞组成肌束交织呈漩涡状排列,瘤细胞大小一致,无非典型改变。无巨细胞形成,无核分裂象或偶见,无血管受侵犯现象,组织学上呈良性。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后,病变可退缩。已报道的病例发现,部分病人的病情可自然转归,但也可复发复发后仍为良性除手术外,无须特殊治疗
具有以下特点:
(1)盆腹腔脏壁腹膜布满大小不等的平滑肌瘤结节,圆形,腹膜呈结节状或片状增厚。
(2)镜下形态为良性平滑肌瘤,无核异型性和分裂象。
(3)黑人、妊娠产后和口服避孕药者易发生。
(4)约1/5患者的肌瘤结节附近伴有子宫内膜异位。
(5)妊娠后或卵巢切除后肌瘤能完全或部分消失说明此病为激素依赖性。
(6)其发病机制可能是腹膜下间质细胞化生转化形成,70%病例为妊娠妇女或用外源性激素者。
6.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是少见的肌瘤,多发年龄42~45岁,约40%患者有月经异常,且伴有慢性盆腔痛
关于此种病变发生的原因有两种学说:①来源于静脉壁的平滑肌组织,增生后突入静脉腔;②来源于子宫的平滑肌瘤,肌瘤组织侵入静脉生长并发展,此种情况多同时有子宫肌瘤存在。
据统计,约75%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病变不超出阔韧带范围,25%病变扩展超出阔韧带。如果病变扩展到下腔静脉和右心房,则往往导致死亡。
肿瘤具有以下特征:
(1)肌瘤主要生长在静脉内,常沿子宫静脉延伸至子宫外静脉如卵巢静脉、阴道静脉及阔韧带静脉等,部分可达下腔静脉、右心、肺,造成死亡。
(2)子宫较大,肌层增厚有多发结节状橡皮样肿物
(3)肿瘤呈蚯蚓样位于血管内。
(4)镜下血管内肌瘤表面被覆内皮细胞,肌瘤位于血管腔内或附着于血管壁,肌瘤形态为一般的良性平滑肌瘤或上皮样平滑肌瘤。
(5)肌瘤可伴广泛性水肿变性、黏液变性或玻璃样变
组织病理学检查准确的病理诊断对判定患者的预后及正确处理很重要。典型的子宫平滑肌肉瘤不难诊断如肿瘤多呈弥漫性生长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切面灰黄或鱼肉样,软脆镜检核分裂象每10个高倍视野下达10个或10个以上,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和凝固性坏死。
1.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肿瘤组织受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新生血管主要为内皮细胞缺乏平滑肌,其血流阻力下降,在多普勒超声上表现出高舒张血流和低阻抗Kurjak等(1995)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肉瘤和子宫肌瘤。B超显示所有子宫肉瘤均有子宫形态不规则子宫肌层回声有改变,有肉样团块侵入肌壁。多普勒检查所有子宫肉瘤都表现子宫动脉充盈,并在肿瘤周围和(或)中央区有新生血管形成,而子宫肌瘤仅有66%可见血管形成子宫肉瘤肌壁血管的平均阻抗指数为0.37+/-0.03,子宫肌瘤为0.54+/-0.08。两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别作者提出以阻抗指数小于等于0.40为标准预测子宫肉瘤其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99.82%,用本法检查有可能区别子宫肉瘤与子宫良性病变。
2.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是早期诊断子宫肉瘤的方法之一刮宫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及恶性米勒管混合瘤有较大价值对子宫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价值较小,因为子宫平滑肌肉瘤病灶多位于肌壁间[方剂汇www.fane8.com],诊刮很难刮出肉瘤组织。协和医院报道,诊刮阳性率为17%,北京大学报道为42.9%,因此,诊刮为阴性,亦不能排除诊断肉瘤的可能。
相关检查: 视野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疗和化疗:
1.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子宫平滑肌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1)手术适应证:主要适应Ⅰ、Ⅱ期患者,无严重内科疾患
(2)手术目的:切除肿瘤,了解肿瘤侵及范围、期别、病理性质,以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3)术中探查:应注意仔细探查盆腔与腹腔脏器以及盆腹腔淋巴结有无肿大,探查前,应常规留取腹腔冲洗液送细胞病理学检查。
(4)当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时,术中应常规切开肌瘤标本,注意观察有无肉瘤的可疑,如发现肌纤维无漩涡状结构排列,而为均质性、质脆、红黄相间结构时,应立即行冷冻病理检查。特别是发现子宫旁或卵巢血管内有蚯蚓状白色瘤栓时更应提高警惕,以便手术中能够及时发现恶性,决定手术范围
(5)手术范围:全子宫或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及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若宫颈受侵,则按宫颈癌的手术范围。
关于盆腔淋巴结是否切除,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子宫平滑肌肉瘤早期即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应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也有人认为,淋巴结切除术无助于改善预后对长期存活率帮助不大建议术中若探查发现淋巴结肿大,可行淋巴结活检或切除术。有人认为,淋巴结有转移,体积并不一定增大,若不常规行淋巴结切除术,无法全面了解病变情况,不利于肿瘤的分期和制订术后治疗方案,主张对诊断明确的子宫平滑肌肉瘤常规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报道84例子宫肉瘤的治疗认为,Ⅰ、Ⅱ期子宫肉瘤有淋巴转移的可能,术后又易在宫旁复发,故提出应行广泛子宫双附件及腹膜后淋巴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
关于卵巢是否切除,也存在争论。主张切除者认为,双卵巢切除,有助于切净肿瘤,并可防止因雌激素刺激而导致肿瘤复发。但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尚无明确的证据表明子宫平滑肌肉瘤与卵巢分泌的激素有关,因此,绝经前妇女子宫平滑肌肉瘤若未发生子宫外转移,卵巢正常,可以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对于年轻未育的患者,若迫切渴望生育时,可以考虑行肌瘤(含肉瘤)切除术,但必须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边界是否清楚、有无子宫肌层及血管或淋巴管内浸润等情况慎重酌情决定。对保留生育功能者应密切随访。
2.放射治疗 盆腔复发是子宫肉瘤重要的临床生物行为之一,也是影响该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资料显示子宫肉瘤复发率42.5%(65/153),其中23例患者(35.4%)仅表现为局部复发,而无远处转移,Lurain 1992报道约一半病例初始复发部位在盆腔,控制盆腔复发从而减少远处转移对提高生存有重要意义。
手术前后的盆腔放疗明显减少了盆腔复发,这一点已得到许多作者的证实Salazart等分析复发病例显示所有Ⅰ期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患者手术后均发生复发,而12例手术+放疗患者中仅6例复发,手术+放疗使盆腔局部控制率增加了2倍。Kaocke等曾报道72例子宫肉瘤手术+放疗,盆腔局部控制率77.9%,而且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经术后辅助放疗无局部复发病例。同样Gerszten等回顾性分析了60例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其中,29例术后辅助放疗31例单纯手术,放疗后局部复发率从单纯手术的55%下降至3%,而未放疗的局部复发相关危险是17.54Chi等也有类似报道,术后辅助放疗盆腔复发率从50%降至2l%。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9例子宫肉瘤患者手术后辅助放疗,局部复发率(20.7%)较单纯手术者(42.2%)明显下降(P<0.05)。放疗可以减少盆腔复发,提高盆腔局部控制率。
放疗的作用在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率方面,仍有不同的报道,一些作者报道放疗可提高无瘤生存率,如Gerszten不仅报道术后辅助放疗使局部复发率下降,而且认为术后辅助放疗通过减少局部复发从而减少远处转移的危险使Ⅰ~Ⅱ期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Hoffman等报道54例子宫肉瘤中22例手术治疗32例手术+放疗,后者延长了无瘤生存时间。Manchul等研究106例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发现Ⅰ期病人术后辅助放疗提高了总的生存率,无瘤生存时间以及盆腔局部控制率。另一些作者则认为术后放疗不能改善生存,Olah等回顾性分析318例子宫肉瘤,发现术后辅助放疗比单纯手术结果还差GOG Homback报道生存率和无瘤间期在接受放疗和未接受放疗之间无差异。
子宫肉瘤不同病理学类型的放射敏感性不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对放疗较为敏感,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次之,平滑肌肉瘤不敏感。医科院肿瘤医院资料分析24例复发肿瘤放射治疗后3例肿瘤完全消失,9例肿瘤缩小≥50%,8例稳定,4例无效,另外,4例子宫颈肉瘤行单纯放射治疗,3例放疗后肿瘤完全消失,1例生存时间达36个月,2例9个月和11个月后死于远处转移。
放射治疗方法:主要以盆腔照射为主,部分病例如宫颈受累可加用腔内放疗。对于已失去手术可能的病例,则予体外与腔内全量放射治疗。对子宫肉瘤而言,放射治疗原则并无独特处,可参照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进行。
3.化疗 子宫肉瘤具有早期血行转移特点,即使是Ⅰ、Ⅱ期的肿瘤患者治疗后易出现远处转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报道65例复发转移病例中28例(占43.1%)为单纯远处转移,其中,肺转移12例(18.5%),因此,化疗在子宫肉瘤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许多临床工作者希望通过化疗改进预后,提高5年生存率。
多柔比星(阿霉素)和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氮烯咪胺)顺铂等为常用且有效的药物。单药研究中多柔比星(阿霉素)是研究最广泛的在软组织肉瘤中70mg/㎡比50mg/㎡更有效Cochrane复习分析14个研究机构1568例肉瘤,认为化疗延长了局部复发时间、无远处转移时间和无复发时间,然而以多柔比星(阿霉素)为基础的化疗没有改善总生存率。Piver报道多柔比星(阿霉素)75mg/㎡或60mg/㎡,间隔4周,共6程观察两组子宫肉瘤病人,一组手术,一组手术+化疗,结果手术组5年生存36%,手术+多柔比星(阿霉素)化疗组63%。Rubin1996报道多柔比星(阿霉素)治疗晚期及复发性子宫平滑肌肉瘤有效率为25%,因此,多柔比星(阿霉素)是子宫肉瘤的首选药物之一近年来对异环磷酰胺的研究不断深入异环磷酰胺单药有效率在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中应用达到32%,对平滑肌肉瘤为17.2%
联合化疗有多种方案Peters报道AP方案治疗中胚叶混合瘤和内膜间质肉瘤ADM60mg/㎡,顺铂(DDP)100mg/㎡(水化),11例中有效率73%,其中3例二探阴性,2例生存超过24个月。Schutte和Sledge报道异环磷酰胺(IFO)+ADM在软组织肉瘤中反应率分别为36%和41%。Azizi报道VAD方案长春新碱(VCR) 1.2mg/㎡,ADM 20mg/㎡,d1~3,达卡巴嗪(DTIC)250Mg/㎡,d1~5,6例中3例达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缓解期15.6月,并有1例24个月后仍无瘤生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例复发或转移的子宫平滑肌肉瘤采用此方案,7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5例进展,0例完全缓解。另有18例子宫肉瘤术后应用VAD方案,无肿瘤复发9例,5年生存72.7%,较45例单纯手术组有较大提高(56.7%)。Resnik报道EPA方案:依托泊苷(VP-16) 100mg d1~2,顺铂(DDP)50mg/㎡,ADM 50mg/㎡,42例子宫中胚叶混合瘤,Ⅰ-Ⅱ期患者2年生存率达92%,19例晚期患者2年生存率33%,4例可评价反应的患者中,2例CR,2例PR,取得较好疗效。最近Sutton等报道美国GOG 50个研究单位的224例子宫癌肉瘤随机分为单药异环磷酰胺(IFO)和联合用药异环磷酰胺(IFO)+顺铂(DDP)的治疗结果单药异环磷酰胺(IFO)反应率为36%,联合用药异环磷酰胺(IFO)+顺铂(DDP)反应率为54%,两组P=0.03,联合用药组在无瘤生存曲线上有明显优势,两组无瘤进展期分别为4个月和6个月,但对总生存率两组无差异。
在新药研究中,紫杉醇(泰素)显示出中等活性,如Cartin等报道Ⅱ期临床研究,53例癌肉瘤采用紫杉醇170mg/㎡,15例有放疗史者为135mg/㎡,33例有既往化疗失败史总有效率18.2%。另一新药拓扑替康(Topotecan美新)未显示出重要作用Miller报道GOGⅡ期临床试验,36例晚期或持续存在的子宫肉瘤,使用拓扑替康(Topote-can),CR 1例(3%),PR3例(8%),稳定12例(33%),进展20例(56%)。
有效化疗方案举例:
长春新碱(VCR:1.2mg/㎡,静脉冲入第1天。
ADM:20mg/㎡,静脉冲入第1~3天。
达卡巴嗪(DTIC):250mg/㎡静脉滴注第1~5天
3~4周重复。
子宫肉瘤疗效不满意,5年生存率相差较大可能与不同病理类型及诊断标准有差别有关。总的说来,平滑肌肉瘤5年生存率多数报道较好,范围在20%~63%(平均47%),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48例平滑肌肉瘤5年生存率为46.8%。中胚叶混合瘤较差,5年生存率20%~30%
影响预后的因素:
1.病变范围 Salazar等分析文献近900例子宫肉瘤认为Ⅰ期5年生存54%,明显高于ⅡⅢ、Ⅳ期的11%。Resnik认为在影响预后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肿瘤浸润范围,最好分为限于子宫和超出子宫2个范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资料分析,病变局限于子宫不论是否宫颈或子宫浆膜受侵(即Ⅰ、Ⅱ期),其复发率和生存率无差别,Ⅰ期5年生存59.6%,Ⅱ期50%,肿瘤超出子宫侵及盆腔脏器(Ⅲ期)和上腹或远处转移(Ⅳ期)时5年生存分别为25%和10%(P<0.01)。中胚叶混合瘤深肌层受复发率100%,而局限于内膜层者无复发。肿瘤浸润内1/3肌层5年生存75%,中1/3肌层5年生存50%。
2.病理表现 平滑肌肉瘤来自肌瘤恶变预后好于原发性肉瘤。影响平滑肌肉瘤预后的重要因素是有丝分裂数根据Piver及Lurain统计,10个高倍视野中有丝分裂相为0~4个5年生存率达99%,而分裂象为5~9个时,生存率为30%,7~10个时则生存率降至16%。
3.治疗方法 手术是治疗子宫肉瘤最好方法单纯放疗或化疗仅起到姑息作用疗效差手术后辅助放疗可明显减少盆腔复发率,已得到一致承认,但能否提高5年生存率,不同作者报道不同。Coppleson和Vongtama报道,术后放疗较单纯手术5年生存率提高10%~20%但也有作者则认为无明显提高手术加化疗对预防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有一定作用。
4.其他 放射治疗后发生的子宫肉瘤预后差腹腔细胞学阳性也是预后差因素之一。较年轻的病人似比绝经后的病人有较好的预后。继发性子宫肉瘤的预后比原发性者好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做好随访。
碧桃叶酒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止痒。适用于暑麻疹。碧桃叶酒组方:鲜嫩桃叶500克,鲜鱼腥草60克,胆矾0.6克,薄荷水3克,冰片3克,白酒适量
赤石脂天仙酒功能主治:解毒,消疮。适用于痤疮。赤石脂天仙酒组方:赤石脂10克,密陀僧10克,硫磺10克,樟脑10克,天仙子10克,白果10克,冰片3克,75%酒精300毫升
牛皮癣擦酒功能主治:解毒止痒。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擦酒组方:斑蝥10只,红娘子10只,生大黄45克,75%酒精500克
补骨脂酒功能主治:祛风消斑。适用于白癜风、汗斑。补骨脂酒组方:补骨脂150克,75%酒精500毫升
乌蛇蒺藜酒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通络。适用于白癜风、紫癜,以及肢体麻木等。乌蛇蒺藜酒组方:乌梢蛇90克,白蒺藜30克,防风30克,肉桂30克,天麻45克,五加皮15克,羌活45克,牛膝30克,枳壳45克,熟地黄60克,白酒10斤
故纸猴姜酒功能主治:通络,消斑。适用于白癜风。故纸猴姜酒组方:破故纸(补骨脂)60克,猴姜〔骨碎补〕60克,75%酒精500克
牛蒡陆英根酒功能主治:祛风消肿止痛。适用于刺风、面游风。牛蒡陆英根酒组方:牛蒡子根120克,陆英根120克,米酒5斤
侧柏生姜酒功能主治:生发。用于斑秃。侧柏生姜酒组方:侧柏叶35克,当归15克,生姜12克,何首乌15克,桃仁15克,红花12克,补骨脂15克,鸡血藤30克,白酒800克
双花酒功能主治:生发。适用与脱发、斑秃。双花酒组方:洋金花30克,红花15克,骨碎补15克,白酒300克
斑蝥秦椒酒功能主治:生发。适用于斑秃、脱发。斑蝥秦椒酒组方:斑蝥4只,秦椒15克,补骨脂15克,白酒300克(或75%酒精)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