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肫草

中药材“鸡肫草”。别名:白侧耳根、水侧耳根、金钱七、铜钱草。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利水祛湿。用于久咳咯血,疟疾,肾结石,胆石症,白带,跌打损伤;外用治湿热疮毒。用法用量:0.5~2两;外用适量。备注:(1)同属植物尚有下列2种亦作鸡肫藤入药:白耳菜(苍耳七、白须草、诗人草)Parnassia foliosa Hook. f. et Thoms.;……

名称 鸡肫草 ( Jī Zhūn Cǎo )
英文名 Herb of Wight Parnassia
别名 白侧耳根,水侧耳根,金钱七,铜钱草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利水祛湿,用于久咳咯血,疟疾,肾结石,胆石症,白带,跌打损伤,外用治湿热疮毒,
用法用量 <p>0.5~2两;外用适量。</p>
性味 淡,平,
归经 肺,脾经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鸡肫草 性状及选购

根茎圆柱形,粗短,直径约6m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多数须根。茎长20-45cm,直径2-3mm,表面棕黄色,有纵棱,质脆,易折断。基生叶丛生,具长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肾形,长3-5cm,宽4-7cm,上面棕褐色或绿褐色,下面灰白色。茎生叶1枚,形同茎生叶,较小,无柄。花灰白色,生于茎端,有时可见扁卵形。气微,味淡。

鸡肫草 附方

①治咳嗽吐血:鸡肫草、鹿衔草。炖内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妇女白带:白侧耳二两,白木槿花五钱。炖猪肉或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湿热疮:鸡肫草,捣绒外用。(《四川中药志》)

鸡肫草 生境分部

喜生于大山地带土坎沟边的阴湿处;在海拔1600~2600米的中山地带均有生长。分布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2600m的大山地土坎上和沟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福建、湖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鸡肫草 原始形态

鸡眼梅花草,又名:黄梅花草。

多年生蓝本,高约20~50厘米。根茎短粗,须根众多。基生叶丛生,肾脏形或圆卵形,肥厚,长3~5厘米,宽3.5~7厘米,先端圆形或微凸尖,基部心形,全缘;具长柄,长约20厘米。花茎中部以上具一无柄叶,抱茎,形与基生叶同。单花顶生,径约1厘米;萼片5,基部多少联合,广矩圆形,长1厘米左右,宿存;花瓣5,淡黄色,酥纹明显,呈倒卵状长圆形,长8毫米,边缘流苏状细裂;雄蕊5,背向,与花被互生,与退化雄蕊间生,退化雄蕊5,具3~5裂;子房卵状椭圆形,3心皮合生,1室,花柱短,先端3裂,微钝圆形。蒴果扁圆形;种子多数,椭圆形。花期7月。

###

鸡眼梅花草 多年生草本,高约20-50cm。根茎短粗,须根众多。茎具棱脊,无毛。基生叶丛生;叶柄长3-15cm;叶片肾脏形或圆卵形,肥厚,长3-5cm,宽4-7cm,先端圆形或稍凸尖,基部心形,全缘;花茎中部以上具一无柄叶片,抱茎,与基生叶同形。单花顶生,径约1cm;萼片5,基部多少连合,倒卵形,长1cm左右,宿存;花瓣5,白色或淡黄色,脉纹明显,呈倒卵状匙形至葫芦形,长约8mm,边缘中部以下具流苏状细裂;雄蕊5,与退化雄蕊间生,退化雄蕊5,具3-5裂;先端头状;子房近上位,卵状椭圆形,三心皮合生,1室,花柱短,先端钝圆形。蒴果扁-圆形。种子多数,椭圆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