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

中药材“马兜铃”。性状:本品呈卵圆形,长3~7cm,直径2~4cm。表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线12条,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顶端平钝,基部有细长果梗。果皮轻而脆,易裂为6瓣,果梗也分裂为6条。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较密的横向脉纹。果实分6室,每室种子多数,平叠整齐排列。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长6~10mm,宽8~12mm,边缘……

名称 马兜铃 ( Mǎ Dōu Línɡ )
英文名 FRUCTUS ARISTOLOCHIAE
别名 马兜零,马兜苓,兜铃,水马香果,葫芦罐,臭铃铛,蛇参果,
功能主治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用于肺热喘咳,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 <p>3~9g。</p>
性味 苦,微寒,
归经 归肺,大肠经,
相关方剂 比圣汤 , 马兜铃根汤 , 定喘饼子 , 八味降压汤 , 马兜铃丸 , 阿胶散 , 百部圆 , 门冬清肺汤 , 定喘瑞应丹 , 加味枳壳半夏汤
相关中成药 比圣汤 , 马兜铃根汤 , 定喘饼子 , 八味降压汤 , 马兜铃丸 , 阿胶散 , 百部圆 , 门冬清肺汤 , 定喘瑞应丹 , 加味枳壳半夏汤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马兜铃 性状及选购

本品呈卵圆形,长3~7cm,直径2~4cm。表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线12条,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顶端平钝,基部有细长果梗。果皮轻而脆,易裂为6瓣,果梗也分裂为6条。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较密的横向脉纹。果实分6室,每室种子多数,平叠整齐排列。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长6~10mm,宽8~12mm,边缘有翅,淡棕色。气特异,味微苦。

马兜铃 炮制方法

马兜铃:除去杂质,筛去灰屑,搓碎。

蜜马兜铃:取净马兜铃,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

马兜铃 鉴别方法

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马兜铃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马兜铃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醋酸乙酯-水-甲酸(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马兜铃 药理作用

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1.1.止咳作用:1.1.1.从小鼠食道给磷酸可待因60mg/kg、马兜铃50%乙醇浸液浓缩液10g/kg(2g/ml)及同体积水,连续给药3日,于末次给药1小时恒压(0.5kg/cm)喷雾浓氨水(25-28%)刺激一定时间后,观察l分钟内出现3次典型咳嗽为阳性反应。以引起半数小鼠咳嗽的喷雾时间(EDT50)为指标,实验按序贯法进行。马兜铃组EDT50为70.37,相对EDT50(R值)为172.48%,可待因组EDT50为67.13,相对EDT50为163.50%。已知R值>130%,有镇咳作用,R值>150%,有明显镇咳作用。表明马兜铃对氢氧化铵喷雾引咳法模型有明显镇咳作用,作用强度与磷酸可待因相当。

1.1.2.0-3.3kg猫,用3%戊巴比妥钠按30mg/kg的剂量腹腔麻醉。方波刺激器,发出频率40次/s,脉冲宽度0.5ms,振幅2.4v,连续刺激喉上神经5s,两次刺激时间间隔3分钟。共刺激3次,测出该猫的平均咳嗽次数。分别从食道给马兜铃5g/kg及同体积水,l小时后同法测其平均咳嗽次数。给药前后咳嗽数之差为2.413±0.83(P<0.05),说明马兜铃对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咳的自身比较具有明显镇咳作用。

1.2.平喘作用:离体豚鼠支气管肺灌流试验证明1%浸剂可使其舒张,并能对抗毛果芸香碱、乙酰胆碱及组胺所致的支气管痉挛,但不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痉挛。马兜铃去乙醇浸液0.5ml(2g/ml)能显着抑制0.5ml组胺(10g/ml)致痉的豚鼠离休气管平滑肌,表明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

1.3.祛痰作用:用测定麻醉兔呼吸道粘液分泌的方法证明口服马兜铃煎剂(1g/kg)有微弱的祛痰作用,效果不如紫苑及天南星。

2.对正常大鼠血压的影响:大鼠用乌拉坦腹腔注射轻度麻醉后,仿Kersten法测鼠脚血压,从食道给马兜铃10g/kgx2日,于给药后1.5小时,测各鼠血压,结果马兜铃对正常大鼠血压无明显的降压作用。

3.抗炎作用:3.1.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马兜铃10g/kg对20ul/只皮内注射组胺(50ug/ml)的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2.对大鼠炎性渗出和增生的影响:马兜铃不能抑制由巴豆所致的炎性渗出和增生。

3.3.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的影响:马兜铃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组织增生无明显抑制作用。

4.抗菌作用:体外试验马兜铃水浸剂(1:4)对常见皮肤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鲜北马兜铃果实及叶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果实的作用比叶强,除去鞣质后仍然有效,加热后抗菌作用减低或丧失,对绿脓杆菌无作用。

###

1、北马兜铃煎剂经麻醉兔口服给药,有祛痰作用。

2、用马兜铃浸剂给豚鼠作灌流,有明显的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并能解除硝酸毛果芸香碱,氯化乙酰胆碱、磷酸组织胺所致的支气管痉挛。

3、抑菌试验:马兜铃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史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马兜铃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马兜铃 的副作用及禁忌

虚寒咳喘及脾弱便泄者慎服。

###

虚寒咳喘及脾弱便泄者慎服。

马兜铃 附方

①治肺气喘嗽:马兜铃二两(只用里面子,去却壳,酥半两,入碗内拌和匀,慢火炒干),甘草一两(炙)。二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温呷,或以药末含咽津亦得。(《简要济众方》)

②治小儿肺虚,气粗喘促:阿胶一两五钱(麸炒),鼠粘子(炒香)、甘草(炙)各二钱五分,马兜铃五钱(焙),杏仁七个(去皮、尖),糯米一两(炒)。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小儿药证直诀》阿胶散)

③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水煮马兜铃服之。(《千金方》)

④治心痛:大马兜铃一个,灯上烧存性,为末,温酒服。(《摘元方》)

###

1、肺热咳嗽:马兜铃、杏仁、甘草、桑白皮各二钱,水煎服。

2、百日咳:马兜铃、百部各2钱,大蒜3头,放碗内加水适量,蒸后取汁去渣服。

马兜铃 临床应用

马兜铃具有温和而持久的降压作用,适用于较早期的高血压病

制剂及用法各地不尽相同,疗效亦略有差异。㈠醇浸煎剂:取马兜铃1斤捣碎,加入20%乙醇溶液3000毫升,置于密闭瓦罐中,时加振荡,浸渍1周后连罐嫩煮2/J埘,加压过滤,得药液约lOoo毫升,待凉后加入1/lO量的95%乙醇,摇匀备用。每毫升约含生药0.5克。视病情轻重每日用12~20毫升,分3次食后服。观察Ⅰ、Ⅱ、Ⅲ期高血压病共121例,一般在服药5~15天后,血压即见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28/15毫米汞柱。其中舒张压显着降低(21

马兜铃 生境分部

主产河北、山东、陕西、辽宁、山西,河南、黑龙江等地。甘肃、江西、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等地亦产。

###

生态环境:1.生于山野林绿,溪流两岸,路旁及山坡灌丛中。

2. 生于山谷、沟边阴湿处或山被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西、湖北等地。

2.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马兜铃 原始形态

①北马兜铃,又名:圆叶马兜铃。

多年生缠绕或匍匐状细弱草本。根细长,圆柱形,直径3~8毫米,黄褐色。茎草质,绿色,长达1米或更长。叶互生,叶柄丝状,长约1.5~2厘米,叶片三角状阔卵形,长2.5~7厘米,宽2.5~7.5厘米,先端钝或钝尖,基部心形,全缘,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基出脉5~7条,较明显。花3~10朵,簇生于叶腋间;花梗细,长约1.5厘米;花被暗紫色,长1.5~3.5厘米,略弯斜,两侧对称,上部呈斜喇叭状,先端渐尖,中部呈管状,下部包住花柱,膨大成球形;雄蕊6,几无花丝,贴生于肉质花柱上,花药2室,纵裂;子房下位,长柱形,长约7毫米,花柱6,愈合成柱体,柱头短。蒴果例广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3~4厘米,直径2~3厘米,初期绿色,成熟时黄绿色,沿室间开裂为6瓣,果柄上裂成5~6条丝状。种子扁平,三角状,边缘具白色膜质的宽翅。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于山沟、溪边或林缘的灌木丛间。分布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地。

②马兜铃

多年生缠绕:秃匍匐状细弱草本。叶互生,叶柄较细,长约1~1.5厘米;叶片三角状狭卵形,长3~8厘米,宽1.8~4.5厘米,中部以上渐狭,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心脏形,两侧圆耳形,老时质稍厚,基出脉5~7条,较明显。花较大,单生于叶腋间,花梗细,长1~1.5厘米;花被暗紫色,长3~5厘米,内被细柔毛,有5条纵脉直达花被顶端;雄蕊6;子房下位,长柱形,花柱6,肉质短厚,愈合成柱体,柱头短。蒴果近圆形或矩圆形,长4~5厘米,直径3~4厘米。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于山坡丛林中。分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

1.北马兜铃 草质藤本。叶纸质;叶柄柔弱,长2-7cm;叶片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心形,长3-13cm,宽3-10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扩展,边全缘;基出脉5-7条。总状花序有花2-8朵生于叶腋;花序梗和花序轴极短或近无;花梗长1-2cm,小苞片卵形,具长柄;花被长2-3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呈一长管,内面具腺体状毛,管口扩大呈漏斗状;檐部一侧极短,有时边缘下翻或稍2裂,另一侧渐扩大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具延伸成1-3cm线形而弯扭的尾尖,黄绿色,常具紫色纵脉和网纹;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裂片向下延伸成波状圆环。朔果宽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3-6.5cm,先瑞圆形而微凹,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6瓣开裂;果便下垂,随果开裂。种子三角状心形,扁平,有小疣点,具浅褐色膜质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马兜铃 草质藤本。根圆柱形。茎柔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l-2cm,柔弱;叶片卵状三角形、长圆状卵形或戟形,长3-6cm,基部宽1.5-3.5cm,先端钝圆或短渐尖,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稍扩展;基出脉5-7条,各级叶脉在两面均明显。花单生或2朵聚生于叶腋;花便长l-1.5cm;小苞片三角形,易脱落;花被长3-5.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成一长管,管口扩大成漏斗状,黄绿色,口部有紫斑,内面有腺体状毛;檐部一侧极短,另一侧渐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顶端钝;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于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稍具乳头状凸起,裂片先端钝,向下延伸形成波状圆环。蒴果近球形,先端圆形而微凹,具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沿空间6瓣开裂;果梗长2.5-5cm,常撕裂成6条。种子扁平,钝三角形,边线具白色膜质宽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

1、北马兜铃多年生缠绕草本,长达1米余,全株无毛。根细长,圆柱形,外皮黄褐色,有香气,断面有油点。茎有棱,缠绕成团,捻揉有特殊臭气。叶互生;柄细长;叶片三角状心形,长3~10厘米,长宽近相等,先端钝或钝尖,基部深心形,全缘,主直脉5~7条,下面灰绿色。夏日叶腋簇生数朵绿紫色花;花被喇叭状,长2~3.5里面,花被管基部膨大成球形,中部为管状,上端逐渐扩大向一侧平展成一先端具长尖尾的花被片(侧片);雄蕊6,贴生于肉质花柱体周围;子房下位,6室。疏果近圆形或宽倒卵形,长3~7厘米,直径2~4厘米,果梗下垂,成熟时果沿室开裂为6瓣,果梗亦裂成6条丝状。种子多数,扁平三角形,周围有宽翅。

生于林缘、溪流两岸、路旁及灌木丛中。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等地均有分布。

2、马兜铃形态特征及生境分布见青木香项下。

马兜铃 化学成分

果实及种子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马兜铃次酸(aristolochinic acid)、木兰碱(magnoflorine)、青木香酸(debilic acid)等。

###

1.北马兜铃成熟干燥果实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C、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木兰花碱(mag-noflorine)。

2.马兜铃果实和种子含有马兜铃酸A和季铵生物碱。

###

马兜铃的果实含水溶性季铵类生物碱、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等。种子含马兜铃碱(aristolochine,C32H32O13N2)、马兜铃酸、马兜铃次酸(aristolochinic acid)及木兰碱(magnoflorine)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