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中药材“大黄”。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

名称 大黄 ( Dài Huánɡ )
英文名 RADIX ET RHIZOMA RHEI
别名 黄良,火参,肤如,将军,锦纹大黄,川军,峻,
功能主治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用法用量 <p>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p>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相关方剂 三七跌打酒 , 续筋接骨酒 , 舒筋活络酒 , 栀黄酒 , 大黄酒 , 伤痛灵搽剂 , 温脾酒 , 消脂健身饮 , 接骨至神酒 , 桃仁大黄茶
相关中成药 三七跌打酒 , 续筋接骨酒 , 舒筋活络酒 , 栀黄酒 , 大黄酒 , 伤痛灵搽剂 , 温脾酒 , 消脂健身饮 , 接骨至神酒 , 桃仁大黄茶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大黄 性状及选购

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大黄 炮制方法

大黄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

酒大黄 取净大黄片,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

熟大黄 取净大黄块,照酒炖或酒蒸法(附录Ⅱ D)炖或蒸至内外均呈黑色。

大黄炭 取净大黄片,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

大黄 鉴别方法

(1) 本品横切面:根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韧皮部筛管群明显;薄壁组织发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密,宽2~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常1至数个相聚,稀疏排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多数淀粉粒。

根茎髓部宽广,其中常见黏液腔,内有红棕色物;异型维管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方,韧皮部位于形成层内方,射线呈星状射出。

粉末黄棕色。草酸钙簇晶直径20~160μm,有的至190μm。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非木化。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或多角形,直径3~45μm,脐点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

(2) 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3)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0ml浸渍1小时,滤过,取滤液5ml,蒸干,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提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大黄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

大黄 药理作用

1、掌叶大黄及鸡爪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是结合状态的大黄酸和类似物。本品因含鞣质及没食子酸等,又具收敛作用,故大剂量使用大黄时先泻后便秘。若煎药时间过长,则蒽醌类化合物及结核性大黄酸和其类似物破坏较多,鞣酸等成分大量煎出,故仅有致便秘作用,而无泻下作用。

2、有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止血作用。

3、本品可促进胆汁等消化液分泌,有利胆、排石和增进消化作用。

4、大黄酊剂、浸剂经家兔试验有降压作用,其中以酊剂效果较好。

5、大黄素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小鼠离体肠痉挛作用强于对抗豚鼠气管痉挛的作用。

6、本品有降低血清高胆固醇的作用。

7、掌叶大黄及大黄酸、大黄素均有利尿作用,以大黄酸作用最强。

8、抑菌试验:大黄的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其有效成分已证明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大黄酸和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微克/毫升及10微克/毫升。此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及皮肤真菌等均有抗菌作用。

大黄 的副作用及禁忌

孕妇慎用。

###

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①《本草经集庄》:"黄芩为之使。"

②《药性论》:"忌冷水。恶干漆。"

③《本草经疏》:"凡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症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血热妄行,溢出上窍,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盱家气逆,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发,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

④《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轻用大黄。"

⑤《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

大黄 附方

①治伤寒阳明腑证,阳邪入里,肠中有燥屎,腹满痛,谵语,潮热,手足濈然汗出,不恶寒,痞满燥实全见者,,以此汤下之:大黄(酒洗)四两,厚朴(炙,去皮)半斤,枳实(炙)五枚,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伤寒论》大承气汤)

②治大便秘结:大黄二两,牵牛头末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有厥冷,用酒调三钱,无厥冷而手足烦热者,蜜汤调下,食后微利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大黄牵牛丸)

③治热病狂语及诸黄:川大黄五两(锉碎,微炒)。捣细罗为散,用腊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计时侯,以冷水调半匙服之。(《圣惠方》雪煎方)

④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大黄一两,细锉,好酒二大盏,同浸半日许,再同煎至一盏半,去大黄不用,将酒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服芍药汤和之,痢止,再服黄芩汤和之,以彻其毒也。(《素问病机保命集》大黄汤)

⑤治妇人经血不通,赤白带下,崩漏不止,肠风下血,五淋,产后积血,癥瘕腹痛,男子五劳七伤,小儿骨蒸潮热等证,其效甚速:锦纹大黄一斤,分作四份;一份用童尿一碗,食盐二钱,浸一日,切晒;一份用醇酒一碗,浸一日,切晒,再以巴豆仁三十五粒同炒,豆黄,去豆不用;一份用红花四两,泡水一碗,浸一日,切晒;一份用当归四两,入淡醋一碗,同浸一日,去归,切晒。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取下恶物为验。未下再服。(《医林集要》无极丸)

⑥治产后恶血冲心,或胎衣不下,腹中血块等:锦纹大黄一两,杵罗为末,用头醋半升,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用温醋化五丸服之,良久下。亦治马坠内损。(《千金方》)

⑦治久患腹内积聚,大小便不通,气上抢心,腹中胀满,逆害饮食:大黄、芍药各二两。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为度。(《千金方》神明度命丸)

⑧治大人小儿脾癖,并有疳者:锦纹大黄三两,为极细末,陈醋两大碗,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倾在新砖瓦上,日晒夜露三朝夜,将上药起下,再研为细末;后用硫黄一两,官粉一两,将前项大黄末一两,三味再研为细末。十岁以下小儿,每服可重半钱,食后临卧米饮汤调服。此药忌生硬冷荤鱼鸡鹅一切发物。服药之后,服半月白米软粥。如一服不愈时,半月之后再服。(《昔济方》于金散)

⑨去五脏湿热秽浊。治饮食停滞,胸脘胀痛,头晕口干,二便秘结:大黄十斤,切作小块,用泔水,浸透,以侧柏叶铺甑,入大黄,蒸过晒干,以好酒十斤浸之,再蒸收晒干。另用桑叶、桃叶、槐叶、大麦、黑豆、绿豆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每蒸一次,仍用侧柏叶铺甑蒸过晒干,再蒸再晒。制后再用半夏、厚朴、陈皮、白术、香附、车前各一斤,每味煎汁蒸收如上法,蒸过晒干,再用好酒十斤,制透,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钱,或为散亦可。(《银海指南》清宁丸)

⑩治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黄各二两,麻黄四两。上四味,治下筛,患者以生热汤浴讫,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丁强人服二方寸匕。(《千金方》水解散)

⑾治眼暴热痛,眦头肿起:大黄(锉,炒)、枳壳(去瓤,麸炒)、芍药各三两,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各二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服。(《圣济总录》大黄汤)

⑿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泻心汤)

⒀治虚劳吐血:生地黄汁半升,川大黄末一方寸匕。上二味,温地黄汁一沸,纳人黄(末)搅之,空腹顿服,日三,瘥。(《千金方》)

⒁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个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再煮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⒂治肺壅,鼻中生疮,肿痛:㈠川大黄一分(生用),黄连一分(去须),麝香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研入麝香令匀,以生油旋调,涂于鼻中。㈠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研为膏),川大黄一分(生为末)。上药相和令匀,以猪脂调涂鼻中。(《圣惠方》)

⒃治奶痈:川大黄、粉草各一两。上为细末,以好酒熬成膏,倾在盏中放冷,摊纸上贴痛处,仰面卧至五更。贴时先用温酒调(服)一大匙,明日取下恶物,相度强弱用药,羸弱不宜服。(《妇人良方》金黄散)

⒄治痈肿振焮不可触:大黄捣筛,以苦酒和贴肿上,燥易,不过三,即瘥减不复作,脓自消除。(《补缺肘后方》)

⒅治口疮糜烂:大黄、枯矾等分。为末以擦之,吐涎。(《圣惠方》)

⒆诒火丹赤肿遍身:大黄磨水频刷之。(《救急方》)

⒇治冻疮皮肤破烂,痛不可忍:川大黄为末,新汲水调,搽冻破疮上。(《卫生宝鉴》如神散)

(21)治汤火灼伤:庄浪大黄(生研),蜜调涂之,不唯止痛,又且灭瘢。(《夷坚志》)

(22)治从高坠下,及木石所压,凡是伤损,瘀血凝积,气绝欲死,并久积瘀血,烦躁疼痛,叫呼不得及折伤等:大黄一两(酒蒸),杏仁三七粒(去皮、尖).上研细,酒一碗,煎至六分,去滓,鸡鸣时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若便觉气绝不能言,取药不及,急擘开口,以热小便灌之。(《三因方》鸡鸣散)

(23)治打仆伤痕,瘀血滚注,或作潮热者:大黄末、姜汁调涂。一夜,黑者紫,二夜,紫者白也。(《濒湖集简方》)

###

1、便秘:①大黄2钱,火麻仁5钱,水煎服。用于一般便秘。②酒大黄1.5两,桃仁6钱,木香、炒枳实、柴胡各5钱,甘草4钱,共研细末,为蜜丸,早晚各服2钱。用于习惯性便秘。

2、实热便秘,食积停滞:大黄、厚朴各3钱,枳实2钱,水煎;另加芒硝2钱冲服。

3、急性阑尾炎:大黄4钱,丹皮、元明粉各3钱(元明粉分2次冲服),冬瓜子、桃仁各5钱。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急性机械性、粘连性及蛔虫性肠梗阻,气胀较重者:大黄(后下)、赤芍各5钱,炒莱菔子、厚朴各1两,枳壳、桃仁各3钱,芒硝(冲服)3~5钱。水煎服。

5、疳积:大黄、芒硝、栀子、杏仁、桃仁各2钱。共研细粉,加面粉适量与鸡蛋1个,共捣烂成糊状,敷于脐部,24小时后除去,局部呈紫青色即可。

6、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大黄、栀子、白芷各2钱,黄连、滑石、苍术、青黛、石膏各1斤,甘草3.5斤,姜黄2.5斤,骨碎补1.5斤。上药除青黛外,共研细粉与青黛混匀备用。取药粉适量,调麻油摊于纱布上敷患处,每日2~3次。

7、脓胞疮:大黄、黄连各3钱,黄柏1钱,煅石膏2钱,共研细末,香油调搽患处。

8、牙痛:生大黄2两,用75%酒精或好酒浸泡1个月,过滤备用。以棉球蘸药液放于牙痛处,5分钟后,吐掉棉球,每日2次。

9、烧伤:大黄5斤,陈石灰7斤。先将石灰炒热后,再放入大黄,炒至石灰变桃红色,大黄变黑灰色时,筛去石灰,将大黄晾凉,研成细粉,撒在伤面;如只红肿,可将大黄粉调麻油或桐油外涂。冷天注意保温。

大黄 临床应用

①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及止血

用酒洗大黄10克,甘油5毫升,苯甲醇2毫升,制成注射液100毫升。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对血小板减少症每日1次,手术后止血用每日2次。亦有用生大黄9钱,石灰1两,文火炒拌,直至石灰呈灰粉红色时取出,加入明矾(每100克石灰加入明矾0.6克)共研细粉。将此粉16克加水至100毫升,振荡后沉淀过滤。用时取棉球浸药水压迫出血处。经应用于500余人次外伤出血,证明止血效果良好,未见不良反应及副作用。此外,对晚期血吸虫病食道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用大黄炭1.6克,白芍炭1.

大黄 原始形态

①掌叶大黄,又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根粗壮。茎直立,高2米左右,光滑无毛,中空。根生叶大,有肉质粗壮的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厘米以上,3~7掌状深裂,裂片全缘或有齿,或浅裂,基部略呈心形,有3~7条主脉,上面无毛或稀具小乳突,下面被白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互生;叶鞘大,淡褐色,膜质。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弯曲,开展,被短毛;花小,数朵成簇,互生于枝上,幼时呈紫红色;花梗细,长3~4毫米,中部以下具1关节;花被6,2轮,内轮稍大,椭圆形,长约1.6毫米;雄蕊9,花药稍外露;子房上位,三角形,花柱3,向下弯曲,柱头头状,稍凹,呈"V"字形。瘦果三角形,有翅,长9~10毫米,宽7~8毫米,顶端微凹,基部略呈心形,棕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地林缘半阴湿的地方。分布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地。

②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与上种相似。茎无毛或有毛。根生叶略呈圆形或宽心形,直径40~70厘米,3~7掌状深裂,裂片狭长,常再作羽状浅裂,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柄亦较短。圆锥花序大形,幼时多呈浓紫色,亦有绿白色者,分枝紧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较长花梗;花被6,2轮;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瘦果三角形,有翅,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心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分布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

③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茎直立,疏被短柔毛,节处较密。根生叶有长柄,叶片圆形至卵圆形,直径40~70厘米,掌状浅裂,或仅有缺刻及粗锯齿,先端锐尖,基部心形,主脉通常5条,基出,上面无毛,或近州’脉处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于叶脉及叶缘;茎生叶较小,柄亦短;叶鞘简状,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圆锥花序,大形,分枝开展,花小,径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绿色或黄白色,2轮,内轮者长圆形,长约2毫米,先端圆,边缘不甚整齐,外轮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瘦果三角形,有翅,长约8~10毫米,宽约6~9毫米,顶端下凹,红色。花果期6~7月。

多生长于排水良好的山地。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

1、掌叶大黄多年生草本,高达2米。地下有粗壮的肉质根及根状茎。茎粗壮,中空,绿色,平滑,无毛,有不甚明显的纵纹。单叶互生;具粗壮长柄,柄上密生白色短刺毛;基生叶叶片圆形或卵圆形,长宽近相等,达35厘米,掌状5~7深裂,裂片矩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尖,边缘有大的尖裂齿,叶上面疏生乳头状小突起和白色短刺毛,下面有白色柔毛,以脉上为多,并疏生黑色腺点,叶基部心形;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托叶鞘大,筒状,绿色,有纵纹,密生白色短柔毛。秋季开淡黄白色花,大圆锥花序顶生;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被6裂,长约1.5毫米,排为2轮;雄蕊9个。瘦果矩卵圆形,有3棱,沿棱生翅,翅边缘半透明,顶端稍凹陷,基部呈心形。

生于高寒山区、土壤湿润的草坡上,华北有栽培。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四川及西藏等省区。

2、大黄与上种不同之处在于本种基生叶为5浅裂,边缘有粗锯齿;托叶鞘膜质,比较透明,上有短毛。花淡黄绿色,翅果边缘不透明。

生于大山草坡上与土壤肥厚、阳光充足的地方。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3、鸡爪大黄与前两种相似,唯本种的叶裂极深,裂片常再二回深裂,裂片窄长。花序分枝紧密,向上直立,紧贴于茎。

生于山地灌木林下或林缘较阴湿地方。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省区。

大黄 化学成分

掌叶大黄、大黄及鸡爪大黄的根状茎和根中含有蒽醌类化合物约3%,包括游离和结合状态的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酸(rhe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emodin)、蜈蚣苔素(parietin,C22H22O10)、大黄素甲醚(emodinmonomethyl ether),其主要的泻下成分为结合性大黄酸蒽酮-番泻甙A. B. C(sennoside A. B. C)其中番泻甙A(sennoside A)为主要有效成分。此外,尚含鞣质约5%以及游离没食子酸、桂皮酸及其脂类等。叶含槲皮甙,惟掌叶大黄的叶以金丝桃甙(hyperoside)含量最多。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