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血竭

中药材“草血竭”。别名:一口血、弓腰老、老腰弓、小么公、地蜂子、地蚂蜂、回头草。性味:苦、涩,微温。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止痛,止血。用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痢疾,肠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或干粉0.5~1钱,吞服;外用适量,干粉敷患处。备注:(1)同属植物圆穗蓼(球花蓼、拳参)Polygonum……

名称 草血竭 ( Cǎo Xuè Jié )
别名 一口血,弓腰老,老腰弓,小么公,地蜂子,地蚂蜂,回头草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止痛,止血,用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痢疾,肠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p>3~5钱,水煎服,或干粉0.5~1钱,吞服;外用适量,干粉敷患处。</p>
性味 苦,涩,微温,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草血竭 性状及选购

干燥根茎呈扁圆柱状,常蜷曲,两端略细,长2.5~7厘米,径1~2厘米,表皮黑棕色,有较粗横纹,有的成节状,残留少量叶基和须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红棕色,维管束呈黄白色,点状排成一圈。味涩。以无须根、心红棕色者为佳。

草血竭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及残存须根,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草血竭 附方

①治男女痞块疼痛,症瘕积聚:草血竭焙为末。每服一钱,沙糖热酒服。气盛者,加槟榔、台乌。(《滇南本草》)

②治寒湿气浮肿:草血竭三钱,茴香根三钱,草果子二钱。共为末,同鳅鱼煮吃三、四次。(《滇南本草》)

③治菌痢:草血竭干粉一钱至一钱五分,吞服,一日三次。(《云南中草药选》)

④治外伤出血:草血竭研粉外涂伤口。(《云南中草药选》)

草血竭 生境分部

生山石间或草坡。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产云南、四川等地。

###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原石间,以阴坡为多。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草血竭 原始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40厘米。根茎块状,棕黑色,具多数细根。茎纤细,绿色,有棱,无毛。根生叶披针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8~22厘米,宽6~45毫米,先端尖或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全缘略反卷;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中肋均凸出;叶柄长5~12厘米。茎生叶互生,叶柄长1.5~3.5厘米,有时近于无柄,托叶成鞘状,其余均同根生叶。穗状花序,长约3~8厘米;苞片和小苞片均膜质,披针形,背面有一褐色中脉。花淡红色,花柄短;花被5裂,覆瓦状排列;雄蕊5;子房卵状而扁,花柱2裂。小坚果三棱形,黑褐色有光泽。花期夏季。

###

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根茎肥厚,横生,常弯曲,外面棕黑色,内面粉红色,具多数坚韧须根。茎直立,不分枝,淡绿色,有棱,无毛。基生叶有长柄,长3-7cm,有棱;叶片狭长披针形,长7-12cm,宽1.5-2.5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渐狭,呈楔形,稍不对称,且不下延成翅状,边缘有不明显细齿,且常反卷,中脉有时呈红色,网脉明显,尤以边脉显着,两面无毛;茎生叶互生,下部叶有柄,上部的无柄,叶片较基生叶小;托叶鞘膜质,长达5cm,棕色,疏被短柔毛,有纵脉多条,先端常2裂状。总状花序穗状,单生于茎顶,近直立,长3-4cm,直径5-9mm,小花粉红色,花梗长约2mm,苞片卵状披针形,花被5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雄蕊5,较花被稍长;子房长卵形,花柱极小,2裂。瘦果扁卵形,红褐色或棕黑色,光亮,包藏于宿存花被内。花期5-10月,果期9-12月。

草血竭 化学成分

草血竭根茎含混合性鞣质[1]。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