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药

中药材“白药”。别名:白药草乌。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6004000m的山地林边或多砾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剑川 。原形态:无距宾川乌头,多年生50100cm。块根胡萝卜形,长约6cm,直径约2cm。茎直立,下部无毛,上部疏被反曲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640cm,几无毛,粗壮,具短鞘;叶片肾状五角形,长1220cm,宽1630cm,3全裂,中央……

名称 白药 ( Bái Yào )
别名 白药草乌
功能主治 祛风湿,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 <p>内服:煎1.5-3g,先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p>
性味 味辛,性温,有毒
相关方剂 安胎铁罩散 , 白药丸 , 复方消肿通络汤 , 金箔丹砂散 , 络石煎丸 , 含化升麻散 , 白驳片 , 利水散 , 白华散 , 补正汤
相关中成药 安胎铁罩散 , 白药丸 , 复方消肿通络汤 , 金箔丹砂散 , 络石煎丸 , 含化升麻散 , 白驳片 , 利水散 , 白华散 , 补正汤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白药 性状及选购

性状鉴别,块根圆柱形,长2-5cm,直径1-2cm。表面暗棕色,较平滑,稍有纵皱纹及少数点状采根痕。质硬难折断,断面乳白色,具粉性。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1列棕黄色细胞;皮层有石劝胞散形。韧皮部宽广筛管群散列。根上段形成层环似肾形;中段形成层环呈多角形;下段形成层环近圆形。木质部束放射状排列,导管单列。髓薄壁细胞形大。

粉末特征:1.石细胞类方形、梭形或菱形,长48-188μm,直径34-68μm,壁较厚,层纹明显,有的可见纹孔。2.淀粉粒单粒类圆形、长圆形或类三角形,直径8-14μm,脐点一字形、人字形或点状;复粒甚多,由2-4分粒组成。

白药 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约1g,加10%氨溶液1ml,乙醚10ml,准浸24h,滤过。滤液挥干,残渣用二氯甲烷洗入1ml容量瓶中定容,作为样品溶液。另取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用二氯甲烷配制成各1mg/1ml溶液作为对照品。在高效硅胶GF254板(10cm×10cm)上点样品和对照品溶液各3μl,以环已烷-乙酸乙酯-二乙胺(8:1: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碘化铋钾、碘化钾碘试液等容 混合液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角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

白药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600-4000m的山地林边或多砾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剑川 。

白药 原始形态

无距宾川乌头,多年生50-100cm。块根胡萝卜形,长约6cm,直径约2cm。茎直立,下部无毛,上部疏被反曲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6-40cm,几无毛,粗壮,具短鞘;叶片肾状五角形,长12-20cm,宽16-30cm,3全裂,中央全裂片正三角形,2回细裂,末回小裂片线状披针形或狭三角形,上面疏被小柔毛,下面无毛。总状花序有多数密集的花;花序轴和花梗密被短柔毛;基部苞片常状分裂,上部苞片卵形,不分裂;花梗长2-4.5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蓝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船状盔形,伴上展,有短爪,基部至喙长1.8-2cm,侧萼片长约1.5cm;花瓣2,无毛,瓣片长约10mm,唇长约5mm,无距;雄蕊多数,无毛,花丝有2小齿;心皮5,有淡黄色柔恁 。莴葖果。种子多数。花期9月,果期10月。

白药 化学成分

原种宾川乌头块根含乌头碱(aconitne),宾乌碱(duclouxine)。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