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

中药材“白附子”。别名:禹白附子、独角莲、独脚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疔毒豆、麻芋子、雷振子。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麻辣刺舌。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炮制:生白附子:除去杂质。制白附子 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 ……

名称 白附子 ( Bái Fù Zǐ )
英文名 RHIZOMA TYPHONII
别名 禹白附子,独角莲,独脚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疔毒豆,麻芋子,雷振子
功能主治 祛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p>一般炮制后用,3~6g。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p>
性味 辛,温,有毒,
归经 归胃,肝经,
相关方剂 外用扭伤药酒 , 白蚣酒 , 辛夷蚕茶 , 四虎二黄酒 , 换骨酒 , 加减星附六君子汤 , 半天丸 , 马蔺花煎丸 , 乳香没药丸 , 回天再造丸
相关中成药 外用扭伤药酒 , 白蚣酒 , 辛夷蚕茶 , 四虎二黄酒 , 换骨酒 , 加减星附六君子汤 , 半天丸 , 马蔺花煎丸 , 乳香没药丸 , 回天再造丸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白附子 性状及选购

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cm,直径1~3cm。表面白色至黄白色,略粗糙,有环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痕或芽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麻辣刺舌。

白附子 炮制方法

生白附子:除去杂质。制白附子 取净白附子,分开大小个,浸泡,每日换水 2~3 次, 数日后如起黏沫,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白附子 ,用白矾 2kg),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无白心,捞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每100kg白附子,用生姜、白矾各12.5kg。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周边淡棕色,切面黄色,角质。味淡,微有麻舌感。

白附子 鉴别方法

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内皮层不明显。薄壁组织中散有大型黏液腔,外侧较大,常环状排列,向中心渐小而少,黏液细胞随处可见,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散列,外韧型及周木型。薄壁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粉末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或类球形,直径2~29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人字状;复粒由2~12 分粒组成,以2~4分粒者为多见。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针晶长约至97(136)μm,螺纹、环纹导管直径9~45μm。

白附子 的副作用及禁忌

孕妇慎用。生品内服宜慎。

###

血虚生风、内热生惊及孕妇禁服。

白附子 临床应用

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喎斜,语言涩謇,痰厥头痛,偏正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症;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白附子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阴湿的林下、山涧、水沟及庄稼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北纬42度以南、包括西藏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此外,吉林、辽宁、江苏、湖北等地有栽培。

白附子 原始形态

独角莲,多年生草本,植株常较高大。地下块茎似芋艿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外被暗褐色小鳞片。叶1-7(与年限有关);叶柄肥大肉质,下部常呈淡粉红色或紫色条斑,长达40cm;叶片三角状卵形、戟状箭形或卵状宽椭圆形,长10-40cm,宽7-30cm,初发时向内卷曲如角状,后即开展,先端渐尖。花梗自块茎抽出,绿色间有此红色斑块;佛焰苞紫红色,管部圆筒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渐尖而弯曲,檐部卵形,长达15cm;肉穗花序位于佛镂苞内,长约14cm;雌花序和中性花序各长3cm左右;雄花序长约2cm;附属器圆柱形,直立,长约6cm,紫色,不伸出佛焰苞外;雄花金黄色,雄蕊有2花药,药室顶孔开裂;中性花线形,下垂,淡黄色;雌花棕红色。浆果熟时红色。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白附子 化学成分

块茎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胆碱(choline),尿嘧啶(uracil),琥珀酸(succinic acid),酷氨酸(tyrosine),缬氨酸(valine),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三亚油酸甘油酯(linolein),二棕榈酸甘油酯(dipalmitin)。并含白附子凝集素(typhonium giganteum lectin)。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