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

中药材“石斛”。别名:吊兰[四川]。性状:鲜石斛: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约30cm,直径0.4~1.2cm。表面黄绿色,光滑或有纵纹,节明显,色较深,节上有膜质叶鞘。肉质,多汁,易折断。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黏性。 环草石斛:呈细长圆柱形,常弯曲或盘绕成团,长15~35cm,直径0.1~0.3cm,节间长1~2cm。表面金黄色,有光泽,具细纵纹。质柔韧而……

名称 石斛 ( Shí Hú )
英文名 HERBA DENDROBII
别名 吊兰,
功能主治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用法用量 <p>6~12g,鲜品15~30g。入复方宜先煎,单用可久煎。</p>
性味 甘,微寒,
归经 归胃,肾经,
相关方剂 长春酒 , 气嗽欲死酒 , 石斛山药酒 , 肉桂黄芪酒 , 牛膝石斛酒 , 石斛酒 , 大黄芪酒 , 补肾延寿酒 , 生地青梅饮 , 白芍石斛瘦肉汤
相关中成药 长春酒 , 气嗽欲死酒 , 石斛山药酒 , 肉桂黄芪酒 , 牛膝石斛酒 , 石斛酒 , 大黄芪酒 , 补肾延寿酒 , 生地青梅饮 , 白芍石斛瘦肉汤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石斛 性状及选购

鲜石斛: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约30cm,直径0.4~1.2cm。表面黄绿色,光滑或有纵纹,节明显,色较深,节上有膜质叶鞘。肉质,多汁,易折断。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黏性。

环草石斛:呈细长圆柱形,常弯曲或盘绕成团,长15~35cm,直径0.1~0.3cm,节间长1~2cm。表面金黄色,有光泽,具细纵纹。质柔韧而实,断面较平坦。无臭,味淡。

马鞭石斛:呈长圆锥形,长40~120cm,直径0.5~0.8cm,节间长3~4.5cm。表面黄色至暗黄色,有深纵槽。质疏松,断面呈纤维性。味微苦。

黄草石斛:长30~80cm,直径0.3~0.5cm,节间长2~3.5cm。表面金黄色至淡黄褐色,具纵沟。体轻,质实,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嚼之有黏性。

耳环石斛:呈螺旋形或弹簧状,一般为2~4个旋纹,茎拉直后长3.5~8cm,直径0.2~0.3cm。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皱纹,一端可见茎基部留下的短须根。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嚼之有黏性。

金钗石斛:呈扁圆柱形,长20~40cm,直径0.4~0.6cm,节间长2.5~3cm。表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有深纵沟。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味苦。

石斛 炮制方法

干品除去残根,洗净,切段,干燥。

石斛 鉴别方法

本品横切面:环草石斛、黄草石斛 表皮细胞1 列,扁平,外被鲜黄色角质层。基本薄壁组织细胞大小近似,有壁孔,散在多数外韧型维管束,略排成3~4圈。维管束外侧纤维群新月形或半圆形,其外缘薄壁细胞,有的含类圆形硅质块,木质部有1~3个导管较大。含草酸钙针晶细胞多见于维管束旁。

马鞭石斛 表皮细胞扁圆形,外壁及侧壁增厚,木化,有层纹。

耳环石斛 木质部导管大小近似。含草酸钙针晶束细胞多见于近表皮处。

金钗石斛 基本薄壁组织细胞大小较悬殊。维管束略排成7~8圈。

石斛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金钗石斛流浸膏对人工发热之家兔无解热作用。石斛碱则有一定的止痛退热作用,与非那西汀相似而较弱。

2.对离体肠管活动的影响:2.1.对豚鼠离体肠管活动的影响:取鲜药材捣碎,加70%乙醇(鲜药材1g加4ml)室温冷浸15天,过滤减压回收乙醇至小体积,浸膏用蒸馏水配成每1ml相当于鲜药材4g,置冰箱中备用。取体重300-400g的健康豚鼠,雌雄不限,截取回肠,每段约3cm,用DC-001型离体器官测定仪记录肠管活动(加药后记录30分钟以上),浴槽中的台氏液量显30ml,加温恒定为38±0.5℃,每项实验3-8只豚鼠,肠管6-16段。实验结果表明,当浓度为2.5%时,金钗石斛、细叶石斛、重唇石斛能兴奋肠管;罗珂石斛对肠管活动的影响不明显;铁皮石斛、流苏石斛、细茎石斛、黑毛石斛、迭鞘石斛先使肠管抑制,几分钟后恢复到给药前水平;钩状石斛使肠管收缩幅度稍降低,束花石斛明显地抑制肠管的活动。

2.2.金钗石斛流浸膏对离体兔肠低浓度时兴奋,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

2.3.石斛浸膏对家兔肠管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呈抑制作用。

2.4.石斛碱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3.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药液Ⅰ:取阿拉伯胶1g,溶于2ml蒸馏水中,搅拌成糊状,加入活性炭0.5g,搅匀,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搅匀。药液Ⅱ:配法同药液Ⅰ,以金钗石斛浸膏(配制同前)代替生理盐水。药液Ⅲ:配法同药液Ⅰ,以束花石斛浸膏(配制同前)代替生盐水。取18-22g健康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第一组以药液Ⅰ作对照,第二组给药液Ⅱ,第三组给药液Ⅲ;按0.4ml/20g体重灌胃给药,30分钟时将小鼠处死,立即剖腹,将消化道自幽门直至直肠末端完整摘出,不加牵引,平铺于木尺上测其全长,并记录炭末的前沿到幽门的距离,计算其与肠道全长的百分比,取全组平均值进行比较,束花石斛可明显抑制胃肠推进运动;石斛对胃肠推进运动无明显的影响。

4.对腹腔巨噬细胞作用:金钗石斛水煎剂给小鼠灌胃6天,可提高其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能力。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金钗石斛流浸膏对离体蟾蜍心脏则不论浓度高低均为抑制。蟾蜍下肢血管灌流时无明显作用。石斛碱有升高血糖、降低血压、减弱心脏收缩力。

6.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用组织培养作筛选试验,证明金钗石斛煎剂对孤儿病毒(ECHO11)所致的细胞病变有延缓作用。

7.其他作用:石斛碱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大剂量可致惊厥,安密妥纳可以对抗解毒;而对离体豚鼠子宫可使之收缩。

石斛 的副作用及禁忌

①《本草经集注》:"陆英为之使。恶凝水石、巴豆。畏僵蚕、雷丸。"

②《百草镜》:"惟胃肾有虚热者宜之,虚而无火者忌用。"

###

温热病早期阴未伤者、湿温病未化燥者、脾胃虚寒者均禁服。

石斛 附方

①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病伤津,温疟舌苔变黑:鲜石斛三钱,连翘(去心)三钱,天花粉二钱,鲜生地四钱,麦冬(去心)四钱,参叶八分。水煎服。(《时病论》清热保津法)

②治中消:鲜石斛五钱,熟石膏四钱,天花粉三钱,南沙参四钱,麦冬二钱,玉竹四钱,山药三钱,茯苓三钱,广皮一钱,半夏一钱五分。甘蔗三两,煎汤代水。(《医醇腆义》祛烦养胃汤)

③治眼目昼视精明,暮夜昏暗,视不见物,名曰雀目:石斛、仙灵脾各一两,苍术(米泔浸,切,焙)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米饮调服,日再。(《圣济总录》石斛散)

④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中行,渐睹空中有黑花,渐睹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绿色、淡白色者:天门冬(焙)、人参、茯苓各二两,五味(炒)半两,兔丝子(酒浸)七钱,干菊花七钱,麦门冬一两,熟地黄一两,杏仁七钱半,干山药、枸杞各七钱,牛膝七钱半,生地黄一两,蒺藜、石斛、苁蓉、川芎、炙草、枳壳(麸炒),青葙子、防风、黄连各五钱,草决明八钱,乌犀角半两,羚羊角半两。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原机启微》石斛夜光丸)

###

石斛散《圣济总录》:养阴明目;夜盲症。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视物不清。祛烦养胃汤《医醇鰧义》:中消。清热保津法方《时病论》:温热有汗。

石斛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1.金钗石斛附生于高山岩石或林中树干上。

2.美花石斛附生于树上或林下岩石上。

3.铁皮石斛附生于树上。

4.束花石斛附生于树上和岩石上。

5.马鞭石斛附生于树上或山谷岩石上。

资源分布:1.金钗石斛分布于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美花石斛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3.铁皮石斛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4.束花石斛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5.马鞭石斛分布广西、云南等地。

石斛 原始形态

①金钗石斛(《本草衍义》)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丛生,直立,直径1~1.3厘米,黄绿色,多节,节间长2.5~3.5厘米。叶无柄,近革质,常3~5片生于茎的上端;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有偏斜状的凹缺,叶脉平行,通常9条,叶鞘紧抱于节间,长1.5~2.7厘米。总状花序自茎节生出,通常具花2~3朵;苞片膜质,小,卵形;花甚大,下垂,直径6~8厘米;花萼及花瓣白色,末端呈淡红色;萼片3,中萼片离生,两侧萼片斜生于蕊柱足上,几相等,长圆形,长3.5~4.5厘米,宽1.2~1.5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形;花瓣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与萼片几等长,宽2.1~2.5厘米,唇瓣生于蕊柱足的前方,近圆卵形,长4~4.5厘米,宽3~3.5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有短爪,下半部向上反卷包围蕊柱,两面被茸毛,近基部的中央有一块深紫色的斑点;合蕊柱高6~7毫米,连足部长约12毫米;雄蕊呈圆锥状,花药2室,长约3毫米,花粉块4,蜡质。蒴果。花期5~6月。

附生于高山岩石或森林中的树干上。分布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台湾等地。此外,各地尚有栽培。

②长爪石斛

与上种近似,主要区别为本种茎的节间膝曲或明显地加粗,因此全形稍呈连珠状;花淡紫色。

分布广西、广东、台湾等地。

③铁皮石斛,又名:霍山石斛。

茎丛生,直立,高5~30厘米,径约5毫米,圆柱形,基部稍细,绿色并带紫色;多节,节间长1~2厘米。叶少数,生于茎上部,无柄;叶片近卵形、卵状长圆形或近长圆形,长5~7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急尖而有偏斜状的凹缺,带革质;叶鞘膜质,紧抱节间,灰色,似不清洁状,干后深灰色。总状花序生于无叶茎的上部节上,长达6厘米,花2~5朵;苞片钻状,长5毫米左右;花淡黄绿色,草黄色或淡黄色,直径3.5~4厘米;萼片3,长约19毫米,中央萼片长圆状披针形,两侧萼片长圆状三角形,基部稍向前伸和蕊柱足连生成极短的蕊柱跟;侧生花瓣长圆形,与萼片几等长,唇瓣长圆状卵形,长约15毫米,宽约9毫米,先端急尖,中央具许多紫色或褐紫色斑点,两边反卷包围蕊柱;合蕊柱高3~3.5毫米,连足部长约10毫米;雄蕊卵形,白色,有四棱,花粉块4,稍黄色。蒴果长圆形,长约2.5厘米,有三棱。

分布安徽、浙江、陕西、山西、河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④细茎石斛,又名:铜皮石斛,细黄草。

与铁皮石斛很相似。茎高10~20厘米。叶长圆状披针形,长2.5~4厘米,宽7~10毫米,先端钝;叶鞘非灰色不清洁状。总状花序具花2~4朵;花淡黄绿色,直径约2厘米;中央萼片线状披针形,两侧萼片稍带镰刀形;唇瓣黄绿色,中央有1褐色的斑点。

分布浙江、安徽、广西、云南等地;

⑤重唇石斛

茎直立,高25~50厘米。节间长2.5~3.5厘米;叶鞘紧抱节间,几与节间等长。总状花序生花1~3朵,下垂;花淡紫堇色,直径2~3厘米;萼片近卵形,侧生一对较中央一片稍狭,并略呈镰刀形;花瓣长圆形,唇瓣比两侧花瓣短,下陷呈短舟形,内被柔毛,先端有一突尖;合蕊柱很短,前方被长柔毛;花药深紫色。

分布广西、广东等地。

⑥钩状石斛

茎直立,较细,高达60厘米。叶互生;无柄;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7~8厘米,宽15~20毫米,先端渐尖。总状花序较短,生花1~6朵;花白色,径2.5~3厘米;中央萼片卵形,长20毫米,宽6毫米,先端锐尖,侧生一对稍偏斜,蕊柱跟短囊状;花瓣长圆形,长18毫米,先端锐尖,唇瓣广卵形,长12毫米,3浅裂,急尖而先端有凹头;合蕊柱前方被毛;花丝细,花药有乳状突起。

分布福建、广东等地。

⑦广东石斛,又名:铜皮兰。

茎直立,圆柱形,细瘦,高15~30厘米。叶线状长圆形,长3~5厘米,宽8~12毫米,先端钝或急尖,有偏斜状凹缺。花白色,开后经日即变黄色,有香气,直径约7厘米,通常1~2朵生于茎的上部;中央1片花萼长圆状披针形,侧生1对萼片披针形;花瓣椭圆状长圆形,唇瓣狭卵形,基部有鲜绿色斑点;合蕊柱短;雄蕊近圆形,具有乳状突起。

分布广西、广东等地。

⑧细叶石斛

茎直立,细,高15~30厘米,直径3~6毫米,节间长约2.5厘米,有的节上生出细小的分枝。叶天柄;线形,长4~8厘米,宽4~6毫米,先端钝,有偏斜的微凹缺。总状花序腋生,生花1~2朵;花黄色下垂;苞片卵状;总花梗长8~12毫米;萼片与花瓣几同形,长圆形;唇瓣3浅裂,基部有1短阔的爪;合蕊柱高4~4.5毫米。花期7月。

生于高山。分布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⑨罗河石斛,又名:小黄草。

茎直立,圆柱形,细皮,高25~27厘米,节间长1.3~2.3厘米。叶鞘膜质,管状,抱茎;叶长圆形,长3.5~6厘米,宽1~1.5厘米,两端均尖。花黄色,数朵单生于无叶的茎的上部;中央萼片椭圆形,两侧萼片斜椭圆形;花瓣椭圆形,唇瓣倒卵形,铺平时长2厘米,宽1.7厘米,有肉质乳突状突起,前缘有不规则锯齿;合蕊柱高3.5毫米,蕊柱足长7毫米。花期6月。

附生于山谷的岩石上。分布广西。

⑩美花石斛

茎圆柱形,高10~15厘米,直径5~7毫米,基部略细。叶无柄,长圆状披针形,长4~6厘米,宽1.2~1.8厘米。花单生;淡粉红色;苞片小;中央萼片长圆状披针形,两侧萼片近筒形,蕊柱跟囊状;花瓣椭圆形,唇瓣3浅裂,先端微凹或近圆形,边缘流苏状,中央被毛;合蕊柱极短。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⑾小美石斛,又名:矮石斛、黑节草。

茎呈假鳞茎状,纺锤形,高4~7.5厘米,中间直径约1.5厘米,通常3节,外被黑色长硬毛。叶2~4枚,长圆形或椭圆次长圆形,长2~5厘米,宽1~1.8厘米,先端急尖,具偏斜的微凹头。总状花序生于有叶的茎上;花白色,1~3朵,总花梗长1.8~2厘米;中央萼片椭圆状长圆形,两侧萼片近三角形,蕊柱跟广囊状;花瓣卵状长圆形,唇瓣3裂,中央裂片倒心形,两侧裂片近圆形;合蕊柱高5~6毫米。

分布云南。

###

1.金钗石斛,多年生附生草本。茎丛生,直立,高30-50cm。直径1-1.3cm,黄绿色,多节,节间长2.5-3.5cm。叶近革质,常3-5枚生于茎上端;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2cm,宽1.5-2.5cm,先端2圆裂,叶脉平行,通常9条,叶鞘紧抱于节间,长1.5-2.7cm。无叶柄。总状花序自茎节生出,通常具2-3花;苞片卵形,小,膜质,花大,下垂,直径6-8cm;花萼及花瓣白色,末端呈淡红色;萼片3,中萼片离生,两侧萼片斜生于蕊柱足上,长圆形,长3.5-4.5cm,宽1.2-1.5cm;花瓣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与萼片几等长,宽2.1-2.5cm,唇瓣近圆卵形,生于蕊柱足的前方,长4-4.5cm,宽3-3.5cm,先端圆,基部有短爪,下半部向上反卷包围蕊柱,两面被茸毛,近基部的中央有一块深紫色的斑点;合蕊柱高6-7mm,连足部长约12mm;雄蕊呈圆锥状,花药2室,花药块4,蜡质。蒴果。花期5-6月。

2.美花石斛,多年生附生草本。茎圆柱形,高10-45cm,直径2-7mm,基部略细。叶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或舌形,长4-6cm,宽1.2-1.8cm,先端锐尖而略钩转;无柄;叶鞘松抱于茎,鞘口张开。花单生,淡玫瑰色;苞片小;中萼片卵状长圆形,长1.7-1.9cm,宽约6mm,先端钝,侧萼片比中萼片长,但较窄,先端锐尖;萼囊短,钝;花瓣椭圆形,较宽,等长于中萼片,先端钝,边缘多少有齿;唇瓣近圆形,唇盘凹陷,被短柔毛,3条线纹从基部直达先端,边缘流苏状;合蕊柱短。花期4-5月。

3.铁皮石斛,多年生附生草本,茎丛生,圆柱形,高达35cm,粗2-4mm。上部茎节上有时生根,长出新植株,干后呈青灰色。叶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4-7cm,宽1-1.5cm,先端略钩转,边缘和中脉淡紫色;叶鞘具紫斑,鞘口张开,常与叶留下一个环状间隙。总状花序常生于无叶的茎上端,长2-4cm,回折状弯曲,常具3花;总花梗长约1cm;苞片干膜质,淡白色,长5-7mm;花被片黄绿色,长约1.8cm;中萼片和花瓣相似,长圆状披针形,宽约4mm,先端锐尖,侧萼片镰状三角形,基部宽约1cm,先端急尖;萼囊明显;唇瓣卵状披针形,反折,比萼片略短,不裂或不明显3裂,基部边缘内卷并具1个胼胝体,先端急尖,边缘波状;唇盘被乳突状毛,具紫红色斑点。

4.束花石斛,多年生附生草全。茎圆柱形,高50-200cm,粗5-15mm。上部略弯曲,节间长3-4cm。叶薄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叶鞘膜质,干后常具鳞粃状斑点;鞘口张开呈杯状。花期无叶;伞形花序近无总梗,具2-4(-6)朵花;花苞片小,膜质;花黄色,略肉质;中萼片长圆形,长1.5-1.8,宽约1cm,先端钝;侧萼片近镰形,比中萼片略长;萼囊短圆锥形;花瓣倒卵状长圆形,明显比萼片宽,近先端边缘常具齿;唇瓣横长圆形,两面密被绒毛,唇盘上表面具2个血紫色圆形斑块,2条褶片从基部到达近中部,边缘具短流苏。花期5-9月。

5.马鞭石斛,多年生附生草本。茎直立,近圆柱形,有时基部上方呈纺锤形,向上逐渐变细,通常高60cm左右,粗2-20mm,表面具槽。叶两列,近于水平伸展,长圆形或椭圆形,长8-15.5cm,宽2-3.6cm,先端锐尖。花期无叶;总状花序下垂,长约15cm,常具花6-12朵;花序轴较细,略呈“之”字形;总苞片鞘状,膜质,长约5mm;花苞片小,长约3mm;花黄色;萼片长圆形,等长于萼片,具短爪,唇盘上表面密被短柔毛,近基部有一个肾形紫色斑块,边缘具复流苏,花期4-5月。

石斛 化学成分

金钗石斛含石斛碱、石斛胺、石斛次碱、石斛星碱、石斛因碱、6-羟石斛星碱,尚含粘液质、淀粉。细茎石斛含石斛碱、石斛胺及N-甲基石斛碱(季铵盐)。罗河石斛含石斛宁碱。

###

1.金钗石斛 茎含生物碱0.3%,已分离得到:石斛碱(dendrobine),石斛酮碱(nobilonine),6-羟基石斛碱(6-hydroxydendrobine)又名石斛胺(dendramine),石斛醚碱(dendroxine),6-羟基石斛醚碱(6-hydroxydendroxine),4-羟基石斛醚碱(4-hydroxydendroxine),石斛酯碱(dendrine),3-羟基-2-氧-石斛碱(3-hydroxy-2-oxydendrobine)等。另据报道,还分离得到(部位不明)5种季铵生物碱:N-甲基石斛季铵碱(N-methyldendrobinium),N-异戊烯基石斛季铵醚碱(N-isopentenyldendrobinium),石斛碱N-氧化物(dendrobine N-oxide),N-异戊烯基-6-羟基石斛醚季铵碱(N-isopentenyl-6-hydroxydendroxinium)。茎还含亚甲基金钗石斛素(nobilomethylene),金钗石斛菲醌(denbinob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罗卜甙(daucosterol)。

2.美花石斛 茎含石斛宁碱(shihunine),石斛宁定碱(shihunidin),石斛酚(dendrophenol)等生物碱。

3.束花石斛 含古豆碱(hygrine),顺式和反式的束花石斛碱(dendrochrysine)等生物碱。

4.马鞭石斛 茎含对羟-基-顺式桂皮酸(cis-p-hydroxycinnamic acid)的和对羟基反式桂皮酸(trans-p-hydroxycinnamic acid)的二十四醇酯、二十五醇酯、二十六醇酯、二十七醇酯、二十八醇酯、二十九醇酯、三十醇酯、三十一醇酯、三十二醇酯、三十三醇酯及三十四醇酯共18个成分以及豆甾醇类和β-谷甾醇类成分各1个。

此外,罗河石斛含石斛宁碱;钩状石斛含钩状石斛素(aduncin);玫瑰石斛含玫瑰石斛定碱(crepidine),玫瑰石斛胺(crepidamine),玫瑰石斛碱(dendrocrepine),过去曾分离得到的异玫瑰石斛碱(isodendrocrepine)和异玫瑰石斛胺(isocrepidamine)实际是在提取离析过程中得到的人工制品;密花石斛全草含密花石斛甙(densifloroside),密花石斛芴三酚(dendroflorin),密花石斛芴二酚(dengibsin),补骨脂素(psoralen),东莨菪素甲醚(scopoletin methylether),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β-谷甾醇。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