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黄卷

中药材“大豆黄卷”。别名:大豆卷。炮制:通常在10月间种子成熟后采收。选择肥壮饱满的种子,于冷水中泡涨后,用湿布盖好,或放入麻袋、蒲包中,置于温暖处,经常翻动和洒少量的水,促其发芽。待芽长约1厘米时,用清水洗净晒干。性味:甘,平。注意:无湿热者忌用。功能主治:清热,除湿,解表。用于暑湿发热,麻疹不透,胸闷不舒,骨节疼痛,水肿胀满。用法用量:5钱~1两。备注:……

名称 大豆黄卷 ( Dà Dòu Huánɡ Juǎn )
英文名 dried black soybean sprout
别名 大豆卷
功能主治 清热,除湿,解表,用于暑湿发热,麻疹不透,胸闷不舒,骨节疼痛,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 <p>5钱~1两。</p>
性味 甘,平,
归经 入脾,胃经,入足少阴经气分,入胃经,入肝,脾二经,
相关方剂 佛手丸 , 填骨髓煎 , 南岳魏夫人济阴丹 , 大山蓣圆 , 蚕矢汤 , 豆卷散 , 豆卷腹皮汤 , 二加减正气散 , 牛黄清心丸 , 保生圆
相关中成药 佛手丸 , 填骨髓煎 , 南岳魏夫人济阴丹 , 大山蓣圆 , 蚕矢汤 , 豆卷散 , 豆卷腹皮汤 , 二加减正气散 , 牛黄清心丸 , 保生圆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大豆黄卷 性状及选购

干燥种子呈椭圆形,稍扁,长0.7~1.2厘米,直径5~7毫米,种皮黑褐色或紫褐色,有横向皱纹或纵裂,多数破裂,露出黄白色的子叶。子叶两片,肥厚;胚根细长,伸出于种皮之外,长5~10毫米,极弯,淡褐色,硬脆易断。气无,味淡,有油腻感。以粒大饱满、色黑褐、有皱纹及短芽者为佳。

大豆黄卷 炮制方法

通常在10月间种子成熟后采收。选择肥壮饱满的种子,于冷水中泡涨后,用湿布盖好,或放入麻袋、蒲包中,置于温暖处,经常翻动和洒少量的水,促其发芽。待芽长约1厘米时,用清水洗净晒干。

大豆黄卷 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样品粗粉g.5g,加70%乙醇7ml沸水浴上加热20min,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0.2mL,吸取20μl点样。以脯氨酸、亮氨酸和天冬酰胺坡作对照,点于硅胶G(青岛)板上。展开剂:Ⅰ.正丁醇一醋酸-水(3:1:1);Ⅱ.酚-水(75:25)作双向展开,展距10cm。用1%三酮丙酮液喷雾后,于105℃烤5min。样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可见紫红色斑点。

大豆黄卷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对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2.抗病毒作用:用于病毒性感冒、流感。

大豆黄卷 的副作用及禁忌

无湿热者忌用。

###

《本草经集注》:"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良。杀乌头毒。"

大豆黄卷 附方

①治水病,通身肿满,喘急,大小便涩:大豆黄卷(醋拌炒干),大黄(微煨去皮)各-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临卧时,煎葱、橘皮汤调下,平明以利大肠为度。(《圣济总录》大豆散)

②治头风,湿痹,筋挛膝痛,胃中积热,大便结涩:大豆黄卷(炒)一升,酥半两。为末,食前温水服一匙,日二服。(《普济方》黄卷散)

③治周痹注,五脏留滞,胃中结聚,益气出毒,润皮毛,补肾气:大豆蘖一斤。炒香熟,为末。每服半钱,温酒调下,空心,加至一钱,日三服。(《宣明论方》)

④治小儿撮口及发噤:以初生时豆芽,烂研,以乳汁调与儿吃,或生研绞取汁,少许与服亦得。(《圣惠方》)

###

薯蓣丸《金匮要略》:外感风寒、自汗;牛黄清心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心开窍、熄风通络;大豆散《圣济总录》:水病、大小便涩;黄卷《普济方》:头风、湿痹

大豆黄卷 原始形态

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大豆黄卷 化学成分

含天门冬酰胺、胆碱、黄嘌呤(xanthine)及次黄嘌呤(hypoxanthine),另含钙、钾、硅等。此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甘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