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草

中药材“地锦草”。别名:奶浆草、铺地锦、铺地红、血见愁、卧蛋草、雀儿卧蛋、小虫儿卧蛋。性状:地锦:常皱缩卷曲,根细小。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单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展平后呈长椭圆形,长5~10mm,宽4~6mm;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

名称 地锦草 ( Dì Jǐn Cǎo )
英文名 HERBA EUPHORBIAE HUMIFUSAE
别名 奶浆草,铺地锦,铺地红,血见愁,卧蛋草,雀儿卧蛋,小虫儿卧蛋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痢疾,泄泻,咳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
用法用量 <p>9~2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p>
性味 辛,平,
归经 归肝,大肠经,
相关方剂 地锦汤 , 复方地锦片
相关中成药 地锦汤 , 复方地锦片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地锦草 性状及选购

地锦:常皱缩卷曲,根细小。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单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展平后呈长椭圆形,长5~10mm,宽4~6mm;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杯状聚伞花序腋生,细小。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细小,卵形,褐色。无臭,味微涩。

斑地绵:叶上表面具红斑,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

地锦草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晒干。

地锦草 鉴别方法

本品粉末绿褐色。叶表皮细胞外壁呈乳头状突起。叶肉组织中,细脉末端周围的细胞,放射状排列成圆形。非腺毛 3~ 8细胞,直径约14μm,多碎断。无节乳管中可见细小片状淀粉粒。

地锦草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多种体外抑菌试验方法证明本品鲜汁、水煎剂、水煎醇提物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施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等均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地锦草注射液及地锦草去鞣质等的精提物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菌作用。本品所含的黄酮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广谱抑制菌作用,于0.002-0.63mg/ml浓度时对20种常见致病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在0.005-1.25mg/ml时呈杀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005mg/ml,绿脓杆菌为0.32mg/ml,痢疾杆菌为0.16-0.63mg/ml。但黄酮与小鼠的全血、家兔红血球或血清共同孵育30分钟后,抗菌效力即大大减弱,但小鼠sc黄酮时,其尿液可具明显的抗菌作用。从地锦草中分得的没食子酸及槲皮素也有明显抑菌作用。此外,地锦草煎剂对钩端螺旋体有一定抑制作用。以0.125mg/胚的黄酮与病毒于体外混合后接种,或1mg/胚剂量先接种病毒后给药治疗,均对流感病毒亚洲甲型所致鸡胚感染有效。

2.解毒作用:地锦草不仅对白喉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白喉杆菌外毒素也具有明显的中和作用。实验证明,100、50及25%的地锦草酊剂与白喉外毒素于低温作用30分钟后注射于豚鼠皮下,均对IMLD或aMLD之白喉外毒素有明显中和效果,能减低动物死亡率,但煎剂作用不明显。

3.止血作用:地锦草粉未局部使用,对实验性犬股动脉切开出血有止血作用。

4.缓解六六六对小鼠组织病理学的毒性作用:14%工业六六六200ppm对动物心、肝、脾、肾组织可引起严重损害。维生素C4000ppm可减轻六六六引起的组织病变,而地锦草能防止六六六对各组织的损害。同时长时期饲喂地锦草对实验动物肝脏和心肌引起轻度颗粒变性外,对肾脏无影响,但对脾肝造血系统有兴奋作用。淋巴细胞和原始母细胞性增加。

地锦草 附方

①治脏毒赤白:地锦草采得后,洗,暴干,为末,米饮服一钱。(《经验方》)

②治细菌性痢疾:地锦草一两,铁苋菜一两,凤尾草一两。水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③治血痢不止:地锦草晒研,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乾坤生意》)

④治胃肠炎:鲜地锦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⑤治感冒咳嗽:鲜地锦草一两。水煎服。

⑥治咳血、吐血、便血、崩漏:鲜地锦草一两。水煎或调蜂蜜服。(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⑦治小便血淋:血风草,井水擂服。(《刘长春经验方》)

⑧治妇女血崩:草血竭嫩者蒸熟,以油、盐,姜腌食之,饮酒一、二杯送下,或阴干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世医得效方》)

⑨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地锦草二斤。水煎去渣熬膏。每日二次,每服一钱半,白酒送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⑩治金疮出血不止:血见愁草研烂涂之。(《世医得效方》)

⑾治牙齿出血:鲜地锦草,洗净,煎汤漱口。(《泉州本草》)

⑿治湿热黄疸:地锦全草五、六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⒀治脾劳黄疸:草血竭、羊膻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为末,先以陈醋二碗入锅,下皂矾四两,煎熬良久,下药末,再入白面,不拘多少,和成一块,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腹醋汤下,一日二服。(《乾坤生意秘韫》如圣丸)

⒁治奶汁不通:地锦草七钱。用公猪前蹄一只炖汤,以汤煎药,去渣,对甜酒二两,温服。(《江西民间草药》)

⒂治小儿疳积:地锦全草二、三钱。同鸡肝一具或猪肝三两蒸熟,食肝及汤。(《江西民间草药》)

⒃治项虎(对口疮):鲜地锦草加醋少许,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⒄治痈疮疔毒肿痛:鲜地锦草,洗净,和酸饭粒、食盐少许敷患处。(《泉州本草》)

⒅治风疮疥癣: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捣末敷。(《乾坤生意秘韫》)

⒆治臁疮烂疮:斑鸠窝为末外搽。(《贵阳民间药草》)

⒇治缠腰蛇(带状疱疹):鲜地锦草捣烂。加醋搅匀,取汁涂患处。(《福建中草药》)

(21)治咽喉发炎肿痛:鲜地锦草五钱,咸酸甜草五钱。捣烂绞汁,调蜜泡服。日服三次。(《泉州本草》)

(22)治火眼:斑鸠窝熬水洗,或蒸猪肝食。(《贵阳民间药草》)

(23)治跌打肿痛:鲜地锦草适量,同酒糟捣匀,略加面粉外敷。(《湖南药物志》)

(24)治蛇咬伤:鲜地锦草捣敷。(《湖南药物志》)

(25赤白痢。用地锦草洗净、晒干,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26)妇女血崩。用嫩地锦草蒸熟,加油、盐、姜调食,并喝一、二杯送下。又言:地锦草阴干,研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可止崩。

(27)小便血淋。用地锦草加水捣服。

(28)刀伤出血不止。用地锦草捣烂涂上。

(29)风疮癣疥。用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一起捣成末,敷患处。

(30)趾间鸡眼。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锦草捣烂敷上,甚效。

(31)黄疸。用地锦草、羊 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近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地锦草 临床应用

①治疗菌痢、肠炎及其他肠道传染病

据江西、江苏、浙江及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报道,采用单味地锦草共治疗菌痢1135例,肠炎1940例,治愈率95~98%。剂量:每日约鲜草2两,或干草1两。用法:㈠煎剂:每100毫升含生药100克,每次服50毫升,每日3次,儿童酌减;㈡酊剂:地锦草1斤加入30%酒精1000毫升,浸泡24小时,成人每次服15~20毫升,每日3次;㈢片剂:地锦草煎汁浓缩制成颗粒,压片,每片相当于地锦草2.5克;成人每次4片,每日3次,儿童酌减;㈣针剂:每毫升含生药相当于3克,每

地锦草 生境分部

生于田野路旁及庭院间。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平原、荒地、路旁及田间,为习见杂草。

资源分布:1.除广东、广西外,分布几遍全国各地。

2.各地常见,秋季采集地锦草时易与混杂在一起。

地锦草 原始形态

一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茎通常从根际成二歧分生为数枝,平卧地面,呈红色,通常无毛。叶2列对生:椭圆形,长5~10毫米,宽4~6毫米,先端圆,基部不等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绿白色;叶柄极短;托叶线形,通常3深裂。杯状聚伞花序,单生于枝腋或叶腋;总苞倒圆锥形,淡红色,边缘4裂;腺体4枚,椭圆形;雄花数朵和雌花1朵同生于总苞内;雄花仅雄蕊1;雌花位于花序中央,子房有长柄,3室,花柱3,2裂。蒴果扁卵形而小,有3棱,无毛。种子卵形。花朋7~8月。

###

1.茎纤细,近基部分枝,带紫红色,无毛。叶对生;叶柄极短;托叶线形,通常3裂;叶片长圆形,长4-10mm,宽4-6mm,先端钝圆,基部偏狭,边缘有细齿,两面无毛或疏生柔毛,绿色或淡红色。杯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苞倒圆锥形,浅红色,顶端4裂,裂片长三角形;腺体4,长圆形,有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3,2裂。蒴果三棱状球形,光滑无毛;种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蜡粉,长约1.2mm,宽约0.7mm。花期6-10月,果实7月渐次成熟。2.斑叶地锦 本种与地锦草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叶片中央有一紫斑,背面有柔毛;蒴果表面密生白色细柔毛;种子卵形,有角棱。花果期与地锦草同。

地锦草 化学成分

全草含黄酮类(槲皮紊等)、没食子酸、内消旋肌醇。叶含鞣质12.89%。

###

1.还含香豆精类成分:东莨菪素(scopoleti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阿牙潘泽兰内酯(ayapin)。又含棕榈 酸(palmit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没食子酸甲酯(methylgallate)和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

2.斑叶地锦含β-香树脂酸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乙酸蒲公英赛醉酯(taraxeryl acetate),乙酸羽扇烯酸酯(lupenylacetate),3β-乙酰氧基-30-去甲羽扇豆烷-20-酮(3β-acetoxy-30-norlupan-20-one),a-香树脂酮醇(a-amyrenonol),谷甾醇(sito-sterol),乙酸粘霉烯醇酯(glut-5-en-3β-yl acetate),乌苏-9(11),12-二烯-3β-醇(ursa-9(11),12-dien-3β-ol),斑叶地锦素(eumaculin)A,紫云英甙(astragal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山柰酚-3-O-(2”-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O-(2”-O-gal-loyl)-β-D-glucoside],槲皮素-3-O-(2”-没食子酰)-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O-(2”-galloyl)-β-D-glucoside],1,3,4,6-四-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3,4,6-tetra-O-galloyl-β-Dglucose),老鹳草靶质(geraniin)。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