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蛇

中药材“脆蛇”。别名:碎蛇、银蛇。炮制:放入瓦缸中用酒醉死,或放在锅内用微火烧死,取出将头朝内,尾朝外,盘成圆盘状,以竹签插住,即时微火炕干。性味:甘、咸,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疼痛,头晕目眩。用法用量:每次3~5钱,干品研末,开水冲服,亦可泡酒服。别名:金蛇(《本草拾遗》),地鲜、蝎蛇(《岭表录异》),银蛇(《开宝本草》),金星地鳝(《……

名称 脆蛇 ( Cuì Shé )
英文名 Glass lizard
别名 碎蛇,银蛇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疼痛,头晕目眩,
用法用量 <p>每次3~5钱,干品研末,开水冲服,亦可泡酒服。</p>
性味 甘,咸,温,
归经 入肝,脾,肾三经,
相关方剂 大力药酒
相关中成药 大力药酒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脆蛇 性状及选购

干燥的脆蛇多已盘成圈状,直径约6~10厘米。蛇的背面棕黄色或缉褐色,有光泽;鳞片不太明显。具有方格形的网纹,并有黑色横纹:腹面黄白色,带有篾片夹持时遗留下的痕迹,腹侧面各有1条凹沟。头部呈三角形,尾部细尖,或短促。体轻、干脆、气微腥。大者身短粗壮,色泽较深:小者瘦长,尾部尖,背面色泽较淡。以条匀、无碎断、气腥不臭、有光泽者为佳。

脆蛇 炮制方法

放入瓦缸中用酒醉死,或放在锅内用微火烧死,取出将头朝内,尾朝外,盘成圆盘状,以竹签插住,即时微火炕干。

脆蛇 的副作用及禁忌

《四川中药志》:"无风湿瘀血凝滞及孕妇忌用。"

###

孕妇禁服。无风湿瘀血带滞及孕妇忌用。

脆蛇 附方

①治跌伤、骨折:脆蛇、乳香、没药、自然铜。研末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大麻风:脆蛇、干蟾蜍、全蝎、苦参、苍耳草、萆薢。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久痢:金星鳝(醋炙)、白矾、铅丹各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米饮调下,食前。(《圣济总录》金星鳝散)

###

①治跌伤、骨折:脆蛇、乳香、没药、自然铜。研末服。(《四川中药志》)②治大麻风;脆蛇、干蟾蜍、全蝎、苦参、苍耳草、萆xIE。泡酒服。(《四川中药志》)③治久痢:金星鳝(醋炙)、白矾、铅丹各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米饮调下,食前。(《圣济总录》金星鳝散)

脆蛇 生境分部

生活于竹林和草丛中,多穴居,冬季多筑巢冬眠;以蜗牛、蚯蚓等为食。8~9月间产卵。分布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等地。产四川、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生活于草丛中或大石块下,营穴居生活。以蜗牛、蚯蚓等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西、四川、云南、贵州。

脆蛇 原始形态

外形似蛇,全长约40厘米,长者可达60厘米以上。全身被覆瓦状鳞片;体两侧自颈部至肛门间各有1纵沟。四肢退化,仅有肢带残迹。头部背面覆有大形鳞片,颊上鳞大小相似;吻端钝,吻鳞与单片的前额鳞之间有鳞片2枚;眼小,形长,有能动的眼睑,耳孔小,几与鼻孔等大。背鳞14~16行,中央的8~10行具棱,相连成明显的纵直棱延至尾部;腹鳞10行,光滑;尾极长,约为体长的2倍;尾易断,断后能再生。尾部腹面的鳞具棱。雌性背面正中10余行一般为棕色,头部色深,体尾两侧为紫色,愈向外色愈浅,直达尾端;腹面色浅。雄性及幼体或有黑色斑点,或有蓝色横斑。

###

脆蛇蜥,全长50cm左右,尾长约占3/5以上。背面催色,两侧略偏紫,雄性还有长短不一的翡翠色横斑,腹面黄白色。头被以单枚的前额鳞,额鳞及间顶鳞较大。吻鳞与前额鳞间相隔23枚小鳞 ,眼小,眼径约为吻长的1/3;耳孔小,几乎与鼻孔等大,躯干两侧有纵乐观,纵沟上方的背鳞14-16行,中央8-10行具棱,纵沟以下的腹鳞10行,尾腹面鳞片具鳞,受惊扰时,尾易自截为数段,自断处再生一部分。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