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

中药材“荆芥”。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0.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0.7cm。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

名称 荆芥 ( Jīnɡ Jiè )
英文名 HERBA SCHIZONEPETAE
别名 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功能主治 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p>4.5~9g。</p>
性味 辛,微温,
归经 归肺,肝经,
相关方剂 葛粉羹 , 外用扭伤药酒 , 李冢宰药酒 , 发汗豆豉粥 , 芎归茶 , 荆芥茶 , 八味茶 , 防感茶 , 贝薄茶 , 石芷茶
相关中成药 葛粉羹 , 外用扭伤药酒 , 李冢宰药酒 , 发汗豆豉粥 , 芎归茶 , 荆芥茶 , 八味茶 , 防感茶 , 贝薄茶 , 石芷茶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荆芥 性状及选购

本品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0.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0.7cm。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荆芥 炮制方法

荆芥: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荆芥穗:摘取花穗。

荆芥炭:取荆芥段,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黑褐色。

芥穗炭:取净荆芥穗,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

荆芥 鉴别方法

(1)本品粉末黄棕色。宿萼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弯曲。腺鳞头部8 细胞,直径96~112μm;柄单细胞,棕黄色。小腺毛头部1~2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 ~ 6细胞,大多具壁疣。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纤维直径14~43μm,壁平直或微波状。

(2)取本品粗粉0.8g,加石油醚(60 ~90℃)20ml ,密塞,时时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挥散至1ml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荆芥对照药材0.8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的 5%硫酸乙醇溶液,在 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荆芥 药理作用

用人工发热的家兔,口服荆芥煎剂与浸剂2克(生药)/公斤,无甚解热作用。在体外,高浓度(1:100)有抗结核杆菌之作用。

###

1.解热镇痛作用:用伤寒混合菌苗使家兔发热,给予裂叶荆芥煎剂或乙醇浸剂2g/kg 灌胃,仅有微弱的解热作用。荆芥煎剂有解热镇痛作用。荆芥中的d-薄荷酮为镇痛的主要成分,3-甲基环己酮亦有镇痛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荆芥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次对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表现一定的抑制作用。50%荆芥煎剂每鸡胚0.1ml对甲型流感病毒PR8株无抑制作用。

3.止血作用:小鼠按Akohob氏法测定出血时间,兔毛细管法测定凝血时间,比较生品荆芥与荆芥炭的止血时间。药物均用生理盐水配制灌胃,兔2g/kg,小鼠5g/kg,用生理盐水作对照。结果表明,生品荆芥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使出血时间缩短72.6%;生品荆芥使凝血时间缩短30%,而荆芥炭缩短77.7%,说明荆芥经炒炭后有止血作用。

4.其它作用:荆芥体外试验有弱的抑制癌细胞作用。荆芥煎剂有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作用,对醋酸引起的炎症亦有明显抗炎作用。另据报道,荆芥的抗炎成分主要是1-胡薄荷酮。苯并呋喃类化合物、3-辛醇和B-蒎烯亦有抗炎作用,前者对3a-羟基甾体脱氢酶的IC50为8.1μg/ml。

荆芥 的副作用及禁忌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①《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②《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③《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④《本草经巯》:"痛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勿误入。"

###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1.《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2.《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3.《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4.《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荆芥 附方

①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②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三钱。(《眼科龙木论》)

③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局方》荆芥汤)

④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⑤治大便下血:㈠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

㈡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⑥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⑦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⑧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⑨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宜明论方》倒换散)

⑩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分。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⑾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⑿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荆芥 临床应用

治疗皮肤瘙痒症:取净荆芥穗一两,碾为细面,过筛后装入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患处(如范围广,可分片进行),然后用手掌来回反复的揉搓,磨擦至手掌与患部发生热感为度。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及一切皮肤瘙痒病,轻者1~2次,重者2~4次即奏效。

荆芥 生境分部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江苏、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

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路旁或山谷。海拔在540-2700m之间。多栽培,亦有野生。

2.生于海拔1300-2000m的松林林缘、山坡草丛或湿润的草原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地有栽培。

2.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荆芥 原始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茎直立,四棱形,基部稍带紫色,上部多分枝,全株被短柔毛,叶对生,羽状深裂,茎基部的叶裂片5;中部及上部的叶裂片3~5,线形或披针形,长1.5~2厘米,宽2~4毫米,全缘,两面均被柔毛:下面具凹陷腺点,穗状轮伞花序,多密集于枝端,长3~8厘米;苞片叶状,线形,长乱0.4~1.7厘米,绿色,无柄;花萼钟形,长约3毫米,距纵脉5条,被毛,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2唇形,长约4毫米,上唇2裂,下唇较大,3裂;雄蕊4,2强;子房4裂,花柱基生,柱头2裂。小坚果4,卵形或椭圆形,长约1毫米,棕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

1.裂叶荆芥 一年生草本,高60-100cm。具强烈香气。茎直立,四棱形,上部多分枝,基部棕紫色。全株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茎基部的叶片无柄或近无柄,羽状深裂,裂片5,中部及上部叶无柄,羽状深裂,裂片3-5,长1-3.5cm,宽1.5-2.5cm,宽1.5-2.5cm,先端锐尖,基部楔状渐狭并下延至叶柄,裂片披针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无毛,脉上及边缘较密,有腺上噗。花为轮伞花序,多轮密集于枝端,形成穗状,长3-13cm;苞片叶状,长4-17mm;小苞片线形,较小;花小,花萼漏斗状倒圆锥形,长约3mm,径约1.2mm,被灰色柔毛及黄绿色腺点,先端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化冠浅红紫色,二唇形,长约4mm,上唇先端2浅裂,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二强;子房4纵裂,花柱基生,柱头2裂。小坚果4,长圆状三棱形,长约1.5mm,径约0.7mm,棕褐色,表面光滑。花期7-9月,果期9-11月。

2.多裂叶荆芥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40-50cm。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四棱形,被白色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约1.5cm;叶羽状深裂或分裂,有时浅裂至全缘,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或具疏齿,长2-3.4cm,宽1.5-2cm,先端锐尖,基部近截形至心形,上面深绿色,微被柔毛,下面白黄色,被白色短硬毛,脉上及边缘被睫毛,有腺点。多数轮伞花序组成顶生穗状花序,长6-12cm;苞片叶状,深或全缘,卵形,长约1cm;小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带紫色,与花等长工稍长;花萼紫色,长约5mm,有15条脉,外被稀疏短柔毛,先端5齿裂,三角形;花冠二唇形,蓝紫色,干后淡黄色,长约8mm,被柔毛,上唇2裂,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花药淡紫色,花柱细长,柱头2裂。小坚果4,扁长圆形,腹部稍具棱,长约1.6mm,宽约0.6mm,褐色。花期7-9月,果期9月以后。

荆芥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1.8%,油中主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簿荷酮、少量右旋柠檬烯。

###

.裂叶荆芥 地上部分、穗、梗各含挥发油1.12%、1.69%、0.60%,其中主要成分均为胡薄荷酮(pule-gone),薄荷酮(mentho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和异胡薄荷酮(isopulegone);还者含有:乙基戊基醚(1-ethoxypentane),3-甲基环戊酮(3-methylcyclopentanone),3-甲基环已酮(3-methylcy-clohexanone),苯甲醛(benzaldehyde),1-辛烯-3-醇(1-octen-3-ol),3-辛酮(3-octanone),3-辛醇(3-octanol),聚伞花素(cymene),柠檬烯(limonene),新薄荷醇(neomenthol),薄荷醇(menthol),辣薄荷酮(piperitone),辣薄荷烯酮(piperitenone),葎草烯(humul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地上部分挥发油中还含有β-蒎烯(β-pinene),3,5-二甲基-2-环已烯-1-酮(3,5-dimethyl-2-cyclohexen-1-one),乙烯基二甲苯(ethenyl dimethyl benzene),桉叶素(cineole),葛缕酮(carvone),二氢荀缕酮(dihydrocarvone),马革命草烯酮(verbenone)[1]。穗状花序含单萜类成分:荆芥甙(schizoneptoside)A、B[2]、C、E[4],荆芥醇(schizonol)荆芥二醇(schizoneodiol)[4];黄酮类成分:香叶木素(diosmetin),橙皮甙即橙皮素-7-O-芸香糖甙(hesperidin,hesperetin-7-O-rutin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4],芹菜素-7-O-葡萄糖甙(apigenin-7-O-β-D-glucoside),木犀草素-7-O-葡萄糖糖甙(luteolin-7-O-D-gluco-side)[3];酚酸类成分:咖啡酸(caffeic acid),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迷迭香酸单甲酯(rosmarinic acid monomethyl ester),荆芥素(schizotenuin)A[5],1-羧基-2-(3,4-二羟苯基)乙基-(E)-3-[3-羟基-4-[(E)-1-carboxy-2-(3,4-dihydroxyphenl) ethenoxy]propenoate][6],(E)-3-[3[1-羟苯-2-(3,4-二羟苯基)乙氧基羰基]-7-羟基-2-(3,4-二羟苯基)苯并呋喃-5-基]丙烯酸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