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

为石蒜科植物水仙的花。

名称 水仙花 (Shuǐ Xiān Huā)
英文名 Chinese Narcissus, flower of Chinese Narcissus
别名 金盏银台(《洛阳花木记》),俪兰(《三余帖》),女史花、姚女儿(《内观日疏》)。
功能主治 祛风除热,活血调经。①《纲目》:"去风气。"②《现代实用中药》:"治妇人子宫病,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性味 辛;凉
归经 肝;肺经
常用配伍 水仙
相关方剂 水仙膏
相关中成药 水仙膏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水仙花 性状及选购

性状鉴别 花皱缩成小团块。展开后 ,花被管细,先端裂片6,卵圆形,淡黄色,其内可见黄棕色环状副花冠,有的花被呈重瓣状。雄蕊6,雌蕊花柱细长,柱头3裂。气芳香,味微苦。

水仙花 附方

治妇人五心发热:水仙花、干荷叶,赤芍药等分。为末,白汤每服二钱。(《卫生易简方》)

水仙花 论述

1.《纲目》:去风气。

2.《现代实用中药》:治妇人子宫病,月经不调。

水仙花 生境分部

多栽培于花圃中。分布广东、福建、江苏、贵州、四川等地。

水仙花 原始形态

水仙(《本草会编》),又名:雅蒜(《长物志》),天葱(《南阳诗注》)。

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圆形。叶基生;扁平直立,质厚,长30~45厘米,宽1~1.8厘米,先端钝,全缘,上面粉绿色。花茎扁平,约与叶等长;佛焰苞膜质,披针形,管状;花4~8朵,排列成伞形花序,平伸而下倾,芳香,直径2.5~3厘米,花梗突出苞外;花被高脚碟状,下部呈管状,纤弱,长1.5~2厘米,裂片倒卵形,扩展而外反,白色;副花冠浅杯状,淡黄色;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上;子房下位,3室,每室有胚珠多数,花柱细长,柱头3裂。蒴果胞背开裂,由绿色转至棕色。种子多数,扁平,椭圆形。花期冬季。果期次年4~5月。

本植物的鳞茎(水仙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水仙花 化学成分

花含α-香树脂醇(α-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亚麻酸(lonolen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芸香甙(rutin),石蒜碱(lycorine),甘露糖(mannose),蔗糖(sucrose),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eugenol),苯甲醛(benzaldehyde),苄醇(benzyl alcohol)及桂皮醇(cinnamic alcohol),乙酸苄酯(henzylacetate),吲哚(indole)及3,5-二甲氧基甲苯(dimethoxytoluene),水仙甙(narcissin),胡萝卜素C(cartenoids),叶绿素(chlorophyll)。全草含高石蒜碱(homolycorine),多花水仙碱(tazettine)。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