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石

中药材“浮石”。别名:水花、白浮石、海浮石、海石、水泡石、浮水石、大海浮石。出处:1.浮石始载于《日华子》。 2.《嘉佑本草》附于“石蟹”下。 3.《纲目》曰:“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状如水沫及钟乳石,有细孔如蛀窠,白色,体虚而轻。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咸,入药更良。”4.《纲目》又引《交州记》云:“海中有浮石,轻虚可以磨脚,煮水饮之……

名称 浮石 ( Fú Shí )
别名 水花,白浮石,海浮石,海石,水泡石,浮水石,大海浮石
功能主治 清肺火,化老痰,利水通淋,软坚散结,主痰热壅肺,咳喘痰稠难咯,小便淋沥涩痛,瘿瘤瘰疬
用法用量 <p>内服:煎汤, 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水飞后吹耳或点眼。</p>
性味 咸,寒,无毒
归经 肺,肾,肝,大肠经
相关方剂 消囊汤 , 白牙药真珠散 , 沉香延龄散 , 海浮石丸 , 海浮石散 , 加减定喘汤 , 敌金丸 , 加味育阴止血汤 , 调息丸 , 海螵蛸散
相关中成药 消囊汤 , 白牙药真珠散 , 沉香延龄散 , 海浮石丸 , 海浮石散 , 加减定喘汤 , 敌金丸 , 加味育阴止血汤 , 调息丸 , 海螵蛸散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浮石 性状及选购

性状鉴别:呈稀松似海绵状的卵形不规则块体。大小不等。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偶而呈浅红色。具多数细孔,形似蛀窠,有时呈管状。体轻,质硬而脆,易碎,断面疏松,具小孔,常有玻璃或绢丝样光泽。放大镜下可见玻璃质构成多孔骨架,晶质矿物呈斑晶或隐晶质微晶分布在骨架中。投入水中浮而不沉。气微弱,味微咸。以体轻、色灰白者为佳。

浮石 炮制方法

1.浮石《寿世保元》:“研,水飞。”《成方切用》:“去砂。”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捣碎。生用以清肺化痰为主。

2.煅浮石《药品辨义》:“火煅为粉。”《得配本草》:“煅研,水飞过用。”3.《增广验方新编》:“煅存性。”现行,取净浮石,置适宜的容器中,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捣碎。煅后质脆,易于粉碎和煎出,以软坚散结为主。

饮片性状:浮石参见“药材鉴别”项。煅浮石形如浮石,多粉状,暗灰色,质酥脆而易碎。气微,味淡。 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

浮石 的副作用及禁忌

虚寒咳嗽患者禁服。

浮石 临床应用

1.海蛤散:海浮石100g,蛤壳200g。以上二味,共研细粉,过60目筛,混匀,即得。本品为灰白色的粉末;味淡。功能顺气化痰,清肺平肝。用于肺虚咳嗽,气急痰粒。口服,每次9g,每日1-2次,布袋包煎。(《上海市药品标准》1980年)2.消瘿顺气散:海浮石(煅)45g,海藻45g,海带45g,昆布45g,蛤粉45g,浙贝母60g,地黄60g。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袋装12g,即得。本品为黄褐色的粉末;气微腥,味微咸。功能消瘿散结。用于肝郁结引起的项部瘿瘤,瘰疬结核,肿硬不散,年久不消。口

浮石 生境分部

分布辽宁、山东、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浮石 原始形态

为多矿物集合体。矿物组分90%以上为非晶质火山玻璃;或含少量晶质矿物,晶质主要是长石,其次有石英、辉石及其变化产物角闪石;另外填充在矿物颗粒间或孔隙中的,尚有沸石等次生矿物。

非晶质玻璃构成多孔骨架。晶质矿物长石呈条柱状、板柱状的白至灰白色小晶体或碎粒嵌生在玻璃质中,有石英共生的酸性火山岩浮石中主要是钾-钠长石,无石英共生的中基性火山岩浮石中主要是钠-钙长石。石英则呈白至灰白色粒状嵌生在玻璃质中。辉石,多数已变化成角闪石,未脱铁时为黑褐色,已脱铁时为灰白色或绿白色。浮石中的沸石都是长石沸石化的产物,为白色粉末状、纤维状微粒,或为填充在孔洞(气孔)中的白色纤维状集合体。

浮石 化学成分

主要为二氧化硅(SiO2),并含有钙、钠、铁、铝、镁、锌、钛、磷等多种元素。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