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草

中药材“金线草”。别名:毛蓼、山蓼、一串红、铁拳头、红花铁菱角、蓼子七、鸡心七、九龙盘。性味:辛,凉。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止痛。用于吐血,肺结核咯血,子宫出血,淋巴结结核,胃痛,痢疾,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腰痛。用法用量:0.5~1两。备注:(1)同属植物短毛金线蓼Autenoron neofiliforme (Nakai)Hara功效类同。别名:重……

名称 金线草 ( Jīn Xiàn Cǎo )
别名 毛蓼,山蓼,一串红,铁拳头,红花铁菱角,蓼子七,鸡心七,九龙盘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止痛,用于吐血,肺结核咯血,子宫出血,淋巴结结核,胃痛,痢疾,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腰痛,
用法用量 <p>0.5~1两。</p>
性味 辛,凉,
相关方剂 川甜消散
相关中成药 川甜消散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金线草 性状及选购

性状鉴别(1)金线草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条块,长2-15cm,节部略膨大,表面红褐色,有细纵皱纹,并具众多根痕及须根,顶端有茎痕或茎残基。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粉红色,髓部色稍深。茎圆柱形,不分枝或上部分枝,有长糙伏毛。叶多卷曲,具柄;叶片展开后呈宽卵形或椭圆形,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成近圆形;托叶鞘膜质,简状,先端截形,有条纹,叶的两面及托叶鞘均被长糙伏毛。气微,味涩、微苦。

(2)短毛金线草 茎枝无毛或疏生短伏毛;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长渐尖,略弯曲,有短糙伏毛;托叶鞘疏生短糙伏毛或近于无毛。

显微鉴别 金线草茎横切面:韧皮纤维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稀少,散见于木纤维中。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多单粒,圆形、长椭圆形、三角形,直径3-8μm,脐点多在中心。草酸钙簇晶直径32-40μm。

金线草 药理作用

具收涩、止泻、抗微生物作用。

金线草 附方

①治经期腹痛,产后瘀血腹痛:金线草一两,甜酒一两。加水同煎,红糖冲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初期肺痨咳血:金线草茎叶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风湿骨痛:人字草、白九里明各适量。煎水洗浴。(《广西中药志》)

④治皮肤糜烂疮:金线草茎叶水煎洗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⑤治胃痛:金线草茎叶水煎服。(《陕西草药》)

金线草 生境分部

生于山地林缘、路旁阴湿处。分布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江苏等地。

###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缘、路旁阴湿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金线草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河南等地。

金线草 原始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茎横走,粗壮,常扭曲。茎直立,节膨大。叶互生,椭圆形或长矩圆形,长6~15厘米,宽3~6厘米,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均有长糙伏毛,散布棕色斑点;托叶鞘简状,抱茎,膜质,被毛.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小,红色;苞片有睫毛;花被4裂,裂片广卵形;雄蕊5;柱头2歧,先端钩状。瘦果卵圆形,棕色,表面光滑。花期秋季。果期冬季。

###

1.多年生直立草本,高 50-100cm。根茎横走,粗壮,扭曲。茎节膨大。叶互生;有短柄;托叶鞘筒状,抱茎,膜质;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6-15cm,宽3-6cm,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有长糙伏毛,散布棕色斑点。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红色;苞片有睫毛;花被4裂;雄蕊5;柱头2歧,先端钩状。瘦果卵圆形,棕色,表面光滑。花期秋季,果期冬季。

2.本种与金线草的主要区别为:叶先端长渐尖,两面有短糙伏毛。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