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七

中药材“荞麦七”。别名:白药子、石天荞(《陕西中草药》),红要子(《河南中草药手册》)。出处:《陕西中药志》。生境分布:野生于高山密林下或山坡草丛中。分布我国西北地区。产陕西。原形态:多年生木质藤本。茎长数米,下部分节。淡紫红色,上部不分节,绿色。叶互生,心状三角形,或心状卵形,长4~8厘米,宽3~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凹入,两侧基脚呈耳形或圆形,全缘,脉上……

名称 荞麦七 ( Qiáo Mài Qī )
别名 白药子,石天荞,红要子,
功能主治 凉血消瘀,祛湿解毒,治吐血,衄血,便血,痢疾,崩漏带下,风湿痹痛,疮疖,烧伤,止血凉血,治吐血,衄血,红白痢疾,崩带,风湿寒痹,凉血止血,除湿解毒,治痢疾,崩漏,腰腿痛,疖疮,疯狗咬伤,
用法用量 <p>内服:煎汤,2~3钱;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p>
性味 酸苦,寒,苦涩微甘,性凉,性寒,味酸苦涩,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荞麦七 性状及选购

块根肉质,不甚规则,大小不等,小者如拳,大者直径可至30厘米。外皮棕褐色,或黑褐色,周围着生稠密的须根。商品多切成厚片,厚约0.6~0.9厘米,一般直径2~6厘米。断面不平坦,粉红色或粉白色,带粉性。质轻而脆,易折断。无臭,味苦极涩。

荞麦七 药理作用

本品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抗菌效价在1:128以上[1]。

荞麦七 附方

①治腰痛:荞麦七、芋儿七、桃儿七各二钱。共研细粉。白酒冲服,每次一钱,每日二次。(《陕西中草药》)

②治疮疖:鲜荞麦七适量,捣烂外敷。(《陕西中草药》)

③治烧伤:红要子四两,大黄一两,地榆一两,冰片五钱,香油一斤。前四味共研细面,香油调和,涂患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④治腹泻、痢疾、便血:红要子一两,地榆一两。共研面。每服三钱,一日二至三次,开水冲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荞麦七 生境分部

野生于高山密林下或山坡草丛中。分布我国西北地区。产陕西。

###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密林或山坡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等地。

荞麦七 原始形态

多年生木质藤本。茎长数米,下部分节。淡紫红色,上部不分节,绿色。叶互生,心状三角形,或心状卵形,长4~8厘米,宽3~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凹入,两侧基脚呈耳形或圆形,全缘,脉上微有毛;叶柄长3~8厘米,红色;具托叶鞘。总状花序腋生,花为单被花;萼黄绿色,卵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1.5毫米;雄蕊8;子房上位,柱头3叉。果实三角形,顶部有3翅,基部有3角,果梗有2翼,其下具披针形膜质苞片。花期夏、秋。

###

多年生蔓性草本。茎蔓延,不分枝,长达2m以上。叶通常2-4个簇生,叶柄长3-8cm,红色;具托叶鞘;叶片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长4-8cm,宽3-5cm,先端尾尖或渐尖,基部凹入,两侧基角呈耳形或圆形,全缘;具5-7条基出脉,背脉上微有毛。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果期可伸长达20cm;花为单被花;花被5裂,裂片椭圆形或卵形,果时指存,不增大;雄蕊8,排成2轮;于房上位,柱头3叉,头状。果实三角形,下垂,顶部有3翅,基部有3角,果便有2翼,其下具披针形膜质苞片。花期6-8月,果期8-9月。

荞麦七 化学成分

荞麦七块根含少量蒽酿(总蒽配0.02%),主要为大黄素(emodi)及大黄素甲醇(physcione)的游离型蒽醌,并含有较多的鞣质[1]。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