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野甘草”。别名:香仪、珠子草(《福建民间草药》),假甘草、土甘草、假枸杞(《广西中药志》),四时茶(《闽南民间草药》),冰糖草(《广东中药》Ⅱ),通花草(《广西中草药》),节节珠(《福建中草药》)。出处:《福建民间草药》。生境分布:生于荒地及村边。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产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原形态:亚灌木,高25~80厘米,全株无毛。根粗……
中药材“甘草节”。别名:粉草节(《外科精要》)。出处:《本草原始》。功能主治:治痈疽疮毒,咽喉肿痛。 ①《医学入门》:"生用,消肿导毒,治咽痛;炙则性温,能健脾胃和中。" ②《本草原始》:"消痈疽焮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研末。复方:治小痈疖发热时:即用粉草节,晒干为末,热酒服、二钱,连进数服,痛热皆止。(《外科精要》)。别名:粉草节。出处:出自《本草……
中药材“甘草梢”。出处:《珍珠囊》。性味:《医学入门》:"性寒。"。功能主治:清火,解毒。治阴茎中疼痛及淋浊。 ①《医学启源》:"善去茎中痛。" ②《医学入门》:"生用,泻胃火,解热毒,除胸中积热。" ③《本草备要》:"淋浊证用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出处:出自1.《珍珠囊》。 2.。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
中药材“甘草头”。别名:疙瘩草(《甘肃中药手册》)。出处:《纲目》。功能主治:行瘀血,消肿毒。 ①朱震亨:"生用,能行足厥阴、阳明二经污浊之血,消肿导毒。" ②《纲目》:"主痈肿,宜入吐药。"。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复方:治小儿遗尿:大甘草头煎汤,夜夜服之。(《世医得效方》)。别名:疙瘩草。出处:出自《纲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向阳干燥的……
中药材“甘草”。性状: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着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
中药材“山甘草”。别名:野白纸扇(《广州植物志》),白蝴蝶(《闽南民间草药》),白茶(《泉州本草》),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藤、黄蜂藤、生肌藤、粘雀藤(《广西中草药》),土甘草、水藤根(《福建中草药》),假忍冬藤、蝴蝶藤(《实用中草药》)。出处:《闽南民间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灌木丛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
中药材“大树甘草”。别名:当娜、树甘草、白头将军、木辣。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热带林中及河谷、丘陵、砂岩。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原形态:裂果金花 灌木,高1.53m。很少乔木状。小枝梢被柔毛,散生淡黄色皮孔。叶对生;叶柄长12cm;托叶深2裂达中部至近基部,裂片尾状渐尖,被长柔毛;叶片椭圆状长圆形至披针状长圆形,长1020cm,宽48cm,先端……
本品为甘草的炮制加工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