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 名
行间Xíngjiān,出《灵枢·本输》。名解:“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行间穴”。
经属
属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肝经五输穴的荥穴,五行属火。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法:坐位,在足背部第1、第2两趾之间连接处的缝纹头处即是。
作用与主治
作用:调理肝肾,清热熄风。
主治:头目、肝肾、前阴、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雀目内障,目赤红肿,迎风流泪,疝气,茎中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癓瘕积聚,遗精白浊,遗尿,癃闭,厥证,善惊,癫疾,中风,急慢惊风,厥心痛,咳逆,呕吐,胸胁痛,少腹肿,手足拘急,四肢厥冷,脚气红肿,消渴,便秘,身热,喉痹,口眼斜,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胁痛,小便不利,崩漏,癫痫,痛经,带下,头顶痛,眩晕,面瘫,口苦,黄疸,急躁易怒,尿痛,经闭,月经过多,足背肿痛,足趾麻木,现代又用行间穴治疗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视神经萎缩,青光眼,肋间神经痛,睾丸炎,肠疝痛,消化不良,糖尿病,雀目,失眠,遗精,干湿脚气,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阴茎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精神经分裂症,脑血管后遗症,淋疾,胃脘胀痛,呃逆腹胀,急慢性腰腿痛,膝部扭伤及慢性劳损,咳嗽气喘,齿痛喉痹,疔疮痈肿,腹膜炎,牙痛,失眠,足跟痛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另有记载:常规消毒后,取毫针略向上斜刺该穴0.5-1寸深,使局部酸胀向足背放射,留针20-30分钟。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一边用中指指腹强压行间穴,一边吐气,有轻微疼痛感,重复按压2~3分钟,可缓解头痛、耳呜耳聋、失眠。
配伍
1、配神庭穴治流泪。
2、配睛明穴治青光眼、降眼压。
3、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
4、配中脘穴、肝俞穴、胃俞穴治肝气犯胃之胃痛。
5、配中府穴、孔最穴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6、配睛明穴、太阳穴治疗目赤肿痛。
7、配环跳穴、风市穴治疗腰膝脚痛。
8、配百会穴、风池穴、合谷穴、曲池穴、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头痛、高血压。
9、配百会穴、风池穴、率谷穴治疗偏头痛。
10、配三阴交穴、地机穴、气海穴治疗痛经。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骨间背侧肌。皮肤由腓深神经终末支的内侧支分布。趾蹼外足背与足底的皮肤和皮下筋膜互相移行。针由皮肤、皮下筋穿足背深筋膜,在拇长、短伸肌腱的外侧,穿经腓深神经的末支(或经其内、外侧;第一跖骨动脉行于该神经的外侧,跖背、趾背动脉均有穿支和跖底、趾底动脉吻合),继入第一骨间背侧肌。该肌由足底外侧神经的深支支配。
文献摘要
穴位名
行间Xíngjiān,出《灵枢·本输》。名解:“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行间穴”。
穴位经属
属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肝经五输穴的荥穴,五行属火。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法:坐位,在足背部第1、第2两趾之间连接处的缝纹头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骨间背侧肌。皮肤由腓深神经终末支的内侧支分布。趾蹼外足背与足底的皮肤和皮下筋膜互相移行。针由皮肤、皮下筋穿足背深筋膜,在拇长、短伸肌腱的外侧,穿经腓深神经的末支(或经其内、外侧;第一跖骨动脉行于该神经的外侧,跖背、趾背动脉均有穿支和跖底、趾底动脉吻合),继入第一骨间背侧肌。该肌由足底外侧神经的深支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调理肝肾,清热熄风。
主治:头目、肝肾、前阴、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雀目内障,目赤红肿,迎风流泪,疝气,茎中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癓瘕积聚,遗精白浊,遗尿,癃闭,厥证,善惊,癫疾,中风,急慢惊风,厥心痛,咳逆,呕吐,胸胁痛,少腹肿,手足拘急,四肢厥冷,脚气红肿,消渴,便秘,身热,喉痹,口眼斜,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胁痛,小便不利,崩漏,癫痫,痛经,带下,头顶痛,眩晕,面瘫,口苦,黄疸,急躁易怒,尿痛,经闭,月经过多,足背肿痛,足趾麻木,现代又用行间穴治疗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视神经萎缩,青光眼,肋间神经痛,睾丸炎,肠疝痛,消化不良,糖尿病,雀目,失眠,遗精,干湿脚气,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阴茎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精神经分裂症,脑血管后遗症,淋疾,胃脘胀痛,呃逆腹胀,急慢性腰腿痛,膝部扭伤及慢性劳损,咳嗽气喘,齿痛喉痹,疔疮痈肿,腹膜炎,牙痛,失眠,足跟痛等。
穴位配伍
1、配神庭穴治流泪。
2、配睛明穴治青光眼、降眼压。
3、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
4、配中脘穴、肝俞穴、胃俞穴治肝气犯胃之胃痛。
5、配中府穴、孔最穴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
6、配睛明穴、太阳穴治疗目赤肿痛。
7、配环跳穴、风市穴治疗腰膝脚痛。
8、配百会穴、风池穴、合谷穴、曲池穴、太冲穴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头痛、高血压。
9、配百会穴、风池穴、率谷穴治疗偏头痛。
10、配三阴交穴、地机穴、气海穴治疗痛经。
穴位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另有记载:常规消毒后,取毫针略向上斜刺该穴0.5-1寸深,使局部酸胀向足背放射,留针20-30分钟。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一边用中指指腹强压行间穴,一边吐气,有轻微疼痛感,重复按压2~3分钟,可缓解头痛、耳呜耳聋、失眠。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厥病》: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行间、太冲。
《针灸甲乙经》:溺难痛,白浊,卒疝,少腹肿,咳逆,呕吐,卒阴跳,腰痛不可以俯仰,面黑热,腹中膜满,身热厥痛,行间主之。善惊,悲不乐,厥,胫足下热,面尽热。一渴,行间主之。腹痛,上抢心,心下满,癃,茎中痛,怒瞋不欲视,泣出,长太息,行间主之。癫疾,短气,呕血,胸背痛,行间主之。喉痹,气厥,口呙,喉咽如扼状,行间主之。月事不利,见血而身反败阴寒,行间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心痛,色苍苍然,如死灰状,然终日不得太息。
《针灸大成》:主呕逆,洞泄,遗溺癃闭,消渴嗜饮,善怒,四肢满,转筋,胸胁痛,小腹肿,咳逆呕血,茎中痛,腰痛不可以俯仰,腹中胀,小肠气,肝心痛,色苍苍如死灰状,终日不得太息,口呙,癫疾,短气,四肢逆冷,嗌干烦渴,瞑不欲视,目中泪出,太息,便溺难,七疝寒疝,中风,肝积肥气,发痃疟,妇人小腹肿,面尘脱色,经血过多不止,崩中,小儿急惊风。
《医宗金鉴》:治小儿急慢惊风,及妇人血蛊癥瘕,浑身肿,单腹胀等证。
《胜玉歌》:行间可治膝肿病。
《百症赋》: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竭。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
地肤子合剂功能主治:用于治疗癣症及湿疹。地肤子合剂组方:地肤子60克,白鲜皮、苦参各30克,川椒10克,白酒(或酒精)250毫升
斑秃生发灵功能主治: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斑秃。斑秃生发灵组方:黑芝麻50克,何首乌30克,桑椹子20克,95%酒精1000毫升
举胃猪肚散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升举中气。举胃猪肚散组方:猪肚1个,白术200克,升麻100克,石榴皮30克
橘皮内金散功能主治:理气消胀。橘皮内金散组方:橘皮100克,鸡内金20克
芪香蜜营膏功能主治:补气行气,润肠通便。芪香蜜营膏组方:黄芪300克,木香45克,蜂蜜适量
桑椹地黄蜜膏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肠通便。桑椹地黄蜜膏组方:桑椹500克,生地黄200克,蜂蜜适量
乌梅内金调蜂蜜功能主治:缓中止痛。乌梅内金调蜂蜜组方:鸡内金100克,乌梅肉30克,蜂蜜25克
郁金蜜膏功能主治:行气解郁,活血消瘀。郁金蜜膏组方:郁金100克,蜂蜜适量
地藕葡萄膏功能主治:清热养阴,凉血。地藕葡萄膏组方:鲜藕汁250毫升,葡萄汁250毫升,生地黄200克,蜂蜜适量
桂圆益心膏功能主治:补养心阴。桂圆益心膏组方:桂圆肉150克,当归100克,远志50克,天门冬(天冬)50克,五味子30克,大枣20枚,黑桑椹30克,黑芝麻20克
清热透疹,解毒,主小儿麻疹,麻疹后痢疾,疮疖
化瘀通络,主跌打损伤
,治脱肛,治打扑损伤,和酒饮之,仍捣生龟肉涂之,
,治痘后目肿,经月不开,取点之,
益阴补血,治劳瘵骨蒸,久嗽咯血,久疟,血痢,肠风痔血,筋骨疼痛,肉作羹臛,大补,酿酒,主大风缓急,四肢拘挛,或久瘫缓不收摄,皆差,主除温瘴气,风痹,身肿,踒折,大补阴虚,作羹臛,截久疟不愈,治筋骨疼痛及一、二十年寒嗽,止泻血、血痢,治骨蒸劳热,吐血,衄血,肠风血痔,阴虚血热之症,治女子干病,老人尿多及流血不止,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肾虚腰痛,跌打损伤,小肠气痛,风火牙痛,咳嗽,哮喘,疥癣,蛔虫病,蛲虫病及预防流感
治痨伤虚损,有滋补清热之功,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健脾理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跌打损伤,胃痛,小二疳积,
,作补药,可治虚劳等证,
清热解毒,舒筋活络,主扁桃体炎,咽喉炎,风湿痹痛,中风偏瘫,腰腿痛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