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足少阴肾经 / 四满穴

四满穴

穴位

四满Sìmǎn,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髓府、髓中。四即第四,满即充满,此穴为肾经入腹的第四穴,肾经之气至此已充满,又因此穴可治腹部四周胀满,故名四满。

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法:仰卧,肚脐下3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作用与主治

作用:理气调经,利水消肿

主治:肝肾,前阴及少腹部等疾患: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不孕,漏胎,遗精白浊,小便失禁,气攻两胁,疝瘕积聚,腹痛泄泻,臌胀,少腹痛,泄泻,月经不调,不孕症,遗精,疝气,小便淋沥,遗尿,便秘,腹痛,水肿,产后恶露不尽,小便不利,现代又多用四满穴治疗子宫痉挛,肠炎,肠疝痛,尿路感染,痢疾,角膜白斑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有酸胀感。宜缓慢进针,以免伤及大肠。

灸法:艾炷灸或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按摩:按揉四满穴可治腹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等疾病。

配伍

穴位名

四满Sìmǎn,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髓府、髓中。四即第四,满即充满,此穴为肾经入腹的第四穴,肾经之气至此已充满,又因此穴可治腹部四周胀满,故名四满。

穴位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法:仰卧,肚脐下3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血管分布同大赫。为第十一肋间神经分布处。皮肤由第十、十一、十二胸神经前皮支重叠分布。穴位与腹腔内相对的器官是大网膜、小肠等。

作用与主治

作用:理气调经,利水消肿

主治:肝肾,前阴及少腹部等疾患: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不孕,漏胎,遗精白浊,小便失禁,气攻两胁,疝瘕积聚,腹痛泄泻,臌胀,少腹痛,泄泻,月经不调,不孕症,遗精,疝气,小便淋沥,遗尿,便秘,腹痛,水肿,产后恶露不尽,小便不利,现代又多用四满穴治疗子宫痉挛,肠炎,肠疝痛,尿路感染,痢疾,角膜白斑等。

穴位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有酸胀感。宜缓慢进针,以免伤及大肠。

灸法:艾炷灸或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按摩:按揉四满穴可治腹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等疾病。

配伍

配太冲穴、膈俞穴治月经不调。

配血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

配膈俞穴、肝俞穴、三阴交穴、太冲穴、关元穴、隐白穴治崩漏。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冲脉、足少阴之会。

《针灸甲乙经》:肠澼,泄切痛,四满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四满主子藏中有恶血,内逆满痛,疝。月水不利,奔豚上下并无子,灸四满三十壮。

《针灸大成》:主积聚疝瘕,肠澼,大肠有水,脐下切痛,振寒,目内眦赤痛,妇人月水不调,恶血痞痛,奔豚上下,无子。

《针灸聚英》:目内眦赤痛。

《循经考穴编》:男子遗精白浊,妇人血崩月病,恶血痛及小便不禁,气攻两胁疼痛。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血管分布同大赫。为第十一肋间神经分布处。皮肤由第十、十一、十二胸神经前皮支重叠分布。穴位与腹腔内相对的器官是大网膜、小肠等。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冲脉、足少阴之会。

《针灸甲乙经》:肠澼,泄切痛,四满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四满主子藏中有恶血,内逆满痛,疝。月水不利,奔豚上下并无子,灸四满三十壮。

《针灸大成》:主积聚疝瘕,肠澼,大肠有水,脐下切痛,振寒,目内眦赤痛,妇人月水不调,恶血痞痛,奔豚上下,无子。

《针灸聚英》:目内眦赤痛。

《循经考穴编》:男子遗精白浊,妇人血崩月病,恶血痛及小便不禁,气攻两胁疼痛。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