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足少阳胆经 / 阳交穴

阳交穴

穴位

阳交Yángjiāo,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别阳、足髎、足窌。阳为阴之对,外为阳,交即交会,此穴在小腿外侧,与足太阳脉交会,故名阳交。

经属

属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阳维脉的交会穴,是阳维脉的郄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取法:腘横纹头与外踝尖连线上,中点向下1横指,腓骨后缘处即是。

作用与主治

作用:疏肝理气,安神定志,温胆宁神,通经活血

主治:胸胁、神志和下肢等疾患:如胸胁胀满,颈项强痛,惊悸怔忡,癫疾惊狂,痦不能言,喉痹,髀枢痛,膝痛,足胫痿痹,霍乱转筋,下肢痿痹,癫狂,现代又用阳交穴治疗胸膜炎,咽喉炎,坐骨神经痛,精神病,膝踝肿痛,脚气,惊厥,胆囊炎,肋间神经痛,腓肠肌痉挛,腓浅神经疼痛或麻痹,癫痫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或温针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阳交穴,每次1~3分钟,可治突发头痛、乳腺痛、坐骨神经痛等症。

配伍

穴位名

阳交Yángjiāo,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别阳、足髎、足窌。阳为阴之对,外为阳,交即交会,此穴在小腿外侧,与足太阳脉交会,故名阳交。

穴位经属

属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阳维脉的交会穴,是阳维脉的郄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取法:腘横纹头与外踝尖连线上,中点向下1横指,腓骨后缘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小腿深筋膜、腓骨长肌(腱)、腓骨短肌、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腓骨长、短肌由腓浅神经支配。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由胫神经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疏肝理气,安神定志,温胆宁神,通经活血

主治:胸胁、神志和下肢等疾患:如胸胁胀满,颈项强痛,惊悸怔忡,癫疾惊狂,痦不能言,喉痹,髀枢痛,膝痛,足胫痿痹,霍乱转筋,下肢痿痹,癫狂,现代又用阳交穴治疗胸膜炎,咽喉炎,坐骨神经痛,精神病,膝踝肿痛,脚气,惊厥,胆囊炎,肋间神经痛,腓肠肌痉挛,腓浅神经疼痛或麻痹,癫痫等。

配伍

1、配足三里穴、阴陵泉穴、悬钟穴治膝胫痛。

2、配太冲穴治胸胁痛。

3、配四神聪穴、大陵穴、内关穴治癫狂。

4、配阳辅穴、绝骨穴、行间穴、昆仑穴、丘墟穴治两足麻木。

5、配环跳穴、秩边穴、风市穴、伏兔穴、昆仑穴治风湿性腰腿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症。

穴位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或温针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阳交穴,每次1~3分钟,可治突发头痛、乳腺痛、坐骨神经痛等症。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痹,髀胫不收,阳交主之。寒厥,癫疾,噤吤,瘛疭,惊狂,阳交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胸满肿。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寒厥,惊狂,喉痹,胸满,面肿,寒痹,膝胻不收。

《针灸大成》:主胸满肿,膝痛足不收,寒厥,惊狂,喉痹,面肿,寒痹,膝胻不收。

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小腿深筋膜、腓骨长肌(腱)、腓骨短肌、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腓骨长、短肌由腓浅神经支配。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由胫神经支配。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痹,髀胫不收,阳交主之。寒厥,癫疾,噤吤,瘛疭,惊狂,阳交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胸满肿。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寒厥,惊狂,喉痹,胸满,面肿,寒痹,膝胻不收。

《针灸大成》:主胸满肿,膝痛足不收,寒厥,惊狂,喉痹,面肿,寒痹,膝胻不收。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