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缅桂

中药材“黄缅桂”。别名:大黄桂、卖仲哈[傣]、黄桷兰、薝卜。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根:祛风湿,利咽喉。用于风湿骨痛,骨刺梗喉。 果:健胃止痛。用于消化不良,胃痛。用法用量:根0.5~1两。泡酒服治风湿骨痛;或用根切片含口中,徐徐咽下药液治骨刺梗喉。 果研粉冲开水服,每用1~2分。别名:大黄桂(《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卖仲哈(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名称 黄缅桂 ( Huánɡ Miǎn Guì )
别名 大黄桂,卖仲哈,黄桷兰,薝卜
功能主治 根,祛风湿,利咽喉,用于风湿骨痛,骨刺梗喉,果,健胃止痛,用于消化不良,胃痛,
用法用量 <p>根0.5~1两。泡酒服治风湿骨痛;或用根切片含口中,徐徐咽下药液治骨刺梗喉。</p> <p>果研粉冲开水服,每用1~2分。</p>
性味 苦,凉,
归经 脾,肺经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黄缅桂 药理作用

黄心树宁碱对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属、分支杆菌以及枯草杆菌皆有显着的抑菌作用。

###

黄心树宁碱对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属、分支杆菌以及枯草杆菌皆有显着的抑菌作用。

黄缅桂 附方

①治风湿骨痛:黄缅桂根五钱至一两。泡酒服。

②治骨刺卡喉:黄缅桂根切成薄片,每含一至二片,徐徐咽下药液,半小时后吐出药渣再换。(性味以下出《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

①治风湿骨痛: 黄缅桂根五钱至一两。泡酒服。②治骨刺卡喉: 黄缅桂根切成薄片,每含一至二片,徐徐咽下药液,半小时后吐出药渣再换。(性味以下出《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黄缅桂 生境分部

常栽培于村边、庭园中。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

生态环境:生于湿润温暖气候。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藏等地。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有栽培。

黄缅桂 原始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20米,嫩枝和叶柄均被淡黄色的平伏柔毛叶互生,薄革质,披针状卵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5~7厘米,先端长渐尖或近尾状,基部楔形;叶柄长2~4厘米;托叶痕达叶柄中部以上。花单生于叶假,橙黄色,极香;花被片15~20,披针形;雄蕊的药隔顶端伸出成长尖头;雌蕊群柄长约3毫米。聚合果长7~16厘米;蓇葖倒卵状长圆形,外有白色斑点。种子有红色假种皮。

###

常绿乔木,高10-20m,胸径达1m。幼枝、嫩叶和叶柄均被淡黄色平伏的柔毛。叶互生;叶柄细,长2-4cm;托叶痕达叶柄中部以上;叶薄革质;叶片披针状卵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长10-20cm,宽4-9cm,先端长渐尖或近尾状渐尖,基部宽楔形或楔形,两面绿色。花单生于叶腋,橙黄色,极香;花梗短而有灰色绒毛,花被15-20,披针形,长3-4cm;雄蕊多数,药隔伸出成长尖头;雌蕊心皮多数,分离,密被银灰色微毛,雌蕊群柄长约3mm。聚合果长7-15cm,(艹骨)(艹突)果倒卵状长圆形,长1-1.5cm,外有疣状突起。种子2-4有红色假种皮。花期6-7月,果期9-10月。

黄缅桂 化学成分

根含小白菊内酯0.3%。树皮含黄心树宁碱、鹅掌楸碱、木兰花碱等;又含β-谷甾醇。

###

根含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1]。茎皮含氧代黄心树宁碱(oxoushinsunine),黄心树宁碱(ushinsun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2],β-谷甾醇(β-sitosterol)[3]。

叶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芳樟醇(linalool),芳樟醇乙酸酯(linalyl acetate),甲基庚烯酮(methyl heptenone),牻牛儿醇(geraniol)[4]。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