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珠子草

中药材“黄珠子草”。别名:乳痈根。生境分布:广西。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热散结,健胃消积。 小儿疳积:鲜全草3~5钱,水煎服,或蒸猪瘦肉服。 乳腺炎:鲜全草捣烂外敷,并用全草水煎外洗。别名:珍珠草、鱼骨草、日开夜闭(《南宁市药物志》),地珍珠、假芋(《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中药志》。生境分布:生于田野湿润处。分布广东、广西等地。原形态:一年生草本……

名称 黄珠子草 ( Huánɡ Zhū Zi Cǎo )
英文名 Simple Phyllanthus
别名 乳痈根
功能主治 清热散结,健胃消积,小儿疳积,鲜全草3~5钱,水煎服,或蒸猪瘦肉服,乳腺炎,鲜全草捣烂外敷,并用全草水煎外洗,
用法用量 <p>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p>
性味 甘,平,
归经 脾经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黄珠子草 生境分部

广西。

###

生于田野湿润处。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50mm以下的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黄珠子草 原始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约40厘米,秃净。茎基部木质化,表面带紫色,叶互生,2列,线状长圆形,长1.3~2.5厘米,宽3~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圆钝,全缘;叶柄短,长不及1毫米,托叶2枚,卵状披针形,褐红色。花小,单性同株,单生或簇生于叶腋;雄花具短柄,萼片6,两轮,矩圆形,内轮较外轮大,黄绿色;花瓣缺如;雄蕊3,花药2室,蜜腺6枚;雌花具柄,长约1毫米,花后伸长,萼6裂,裂片矩圆形,长约1毫米,反展;子房3室,有3条纵槽和小疣状突起,花柱3枚,柱头2裂、蒴果球形,紫红色,平滑,3裂。种子褐棕色,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

黄珠子草 一年生草本,高达60cm。有时主茎不明显,枝通常自茎基部分出。全株无毛。单叶互生;几无柄;托叶膜质,卵状三角形,长约1mm,粉红色;叶片近革质,线大辩论披针形、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5-25mm,宽2-7m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而稍偏斜,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白霜。花小,单性同株;通常1朵雌花和2-4朵雄花簇生于叶腋;雄花花梗长约2mm,萼片6,雄蕊3,化丝分离,花盘腺体6;雌花花梗长约5mm,花萼6深裂,紫红色,外折,子房球形,3室,具鳞片状凸起,花柱分离,2深裂;花盘不分裂。蒴果扁球形,直径2-3mm,果皮紫红色,具鳞片状凸起,果梗丝状,长5-12mm,萼片宿存;种子具细疣点。花期4-5月,果期6-11月。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