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肪

中药材“雁肪”。别名:鹜肪(《本经》),雁膏(盂洗)。出处:《本经》。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雁肉"条。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岐伯、雷公:甘,无毒。" ③崔禹锡《食经》:"味甘,小冷。"。功能主治:活血法风,清热解毒。治中风偏枯,手足拘挛;心胸结热,痞塞呕逆;疮痈、发脱不长。 ①《本经》:"主风挛拘急偏枯,气不通利。……

名称 雁肪 ( Yàn Fánɡ )
英文名 Wild goose fat
别名 鹜肪,雁膏,
功能主治 活血法风,清热解毒,治中风偏枯,手足拘挛,心胸结热,痞塞呕逆,疮痈、发脱不长,主风挛拘急偏枯,气不通利,长毛发须眉,崔禹锡,主风热烦心,驻面色,理腰脚痿弱,孟诜,雁膏可合生发膏,仍治耳聋,脂和豆黄作丸,补劳瘦,肥白人,涂痈肿耳疳,又治结热胸痞呕吐,
用法用量 <p>内服:熬油或煎汤。外用:涂敷。</p>
性味 甘,平,味甘,平,神农,岐伯,雷公,甘,无毒,崔禹锡味甘,小冷,
归经 心,肝,胃经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雁肪 附方

①治风挛拘急,偏枯,血气不通利:雁肪四两。炼滤过,每日空心暖酒一杯,肪一匙头,饮之。(《食医心镜》)

②治结热澼,心下肿,胸中痞塞,呕逆不止:雁肪一具,甘草(炙)、当归、桂心、芍药、人参、石膏各二两(碎),桃仁三十枚(去皮尖),大枣二十枚(擘),大黄二两。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雁肪,取汁一斗煮诸药,取五升,去滓分服。(《外台秘要方》雁肪汤)

###

①治风挛拘急、偏枯,血气不通利: 雁肪四两,炼滤过,每日空心暖酒一杯,肪一匙头,饮之。(《食医心镜》)②治结热BI,心下肿,胸中痞塞,呕逆不止: 雁肪一具,甘草(炙)、当归、桂心、芍药、人参、石膏各二两(碎),桃仁三十枚(去皮尖),大枣二十枚(擘),大黄二两。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雁肪,取汁一斗煮诸药,取五升,去滓分服。(《外台秘要方》雁肪汤)

雁肪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栖息于旷野、湖泊、河川和沼泽地带,有时也可见于森林中在草原和茂密的芦苇间筑巢。以植物为主要食物,也吃少量贝类。每年4-5月产卵,每窝5-8枚,呈乳白色。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南部、包头、阿尔泰山脉、黄河上游、河北、青岛;长江下游;福建、台湾。

雁肪 原始形态

动物形态详"雁肉"条。

###

1.白额雁,雄鸟体长约70cm,雌鸟较小。嘴扁平,被有软皮,肉色或玫瑰色,尖端具角质嘴甲,灰色或白色。虹膜棕色。嘴基和前额皆有白色横纹。头和颈、背部羽毛棕黑,羽缘灰白色。尾羽亦棕黑色,羽缘白色。胸、腹部棕灰色,布有不规则黑斑。幼鸟无此黑斑,嘴基亦无白纹。腿和脚橙黄色,有4趾,前3趾间具蹼,后1趾,前3趾间具蹼,后1趾小而不着地,蹼淡黄色;爪短而钝,白色或黑色。

2.鸿雁,雄鸟成体长约90cm,雌鸟较雄鸟为小,雌雄羽毛相似。嘴裂基部有2条黑褐色颚纹,颏及喉棕红。头顶至枕部为棕褐色,向后渐深。颈部除正中棕褐色外,余均白色。背肩、三级飞羽暗褐色,羽缘淡棕色;初级飞羽灰褐,端部转黑褐色;次级飞浓褐;翅上覆羽灰褐,羽缘棕白以至白色。下背和腰黑褐色。前颈下部和胸部均淡肉红色,向后渐淡至下腹转为纯白色。胁部暗褐,羽缘棕白。翅下覆羽及腋羽暗灰。尾羽暗褐色,尾上覆羽前褐后白,尾下覆羽和尾侧覆羽纯白。嘴黑色,雄雁的上嘴基部有一瘤状突。虹膜赤褐色或褐色,趾跖橙黄色,爪黑色。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