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蕨

中药材“莎草蕨”。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分类学报》。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m左右的低山丘陵干瘠砂壤土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岛等地。原形态:陆生蕨类植物。根茎短而横走,顶端被棕色短毛。叶簇生;叶柄近圆形,棕色,长 2.55cm,其先端与叶片渐狭的基部难于分别;叶片禾草状,草质或纸质,线形,长2025cm,宽25mm,扁平,全缘,有软骨……

名称 莎草蕨 ( Suō Cǎo Jué )
英文名 all-grass of Fingered Schizaea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p>内服:6-15g,煎汤。</p>
性味 微苦,凉
归经 肺经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莎草蕨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m左右的低山丘陵干瘠砂壤土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岛等地。

莎草蕨 原始形态

陆生蕨类植物。根茎短而横走,顶端被棕色短毛。叶簇生;叶柄近圆形,棕色,长 2.5-5cm,其先端与叶片渐狭的基部难于分别;叶片禾草状,草质或纸质,线形,长20-25cm,宽2-5mm,扁平,全缘,有软骨质的狭边,干后常向上面反卷;仅有主脉1条;孢子叶片与营养叶片同型,上端紧缩,掌状深裂成5-15条裂片;裂片长2-4cm,宽约1mm。孢子囊棕黄色,呈2行排列于裂片下面主脉的两侧,成熟时几覆盖整个裂片下面。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