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心果

中药材“牛心果”。别名:牛心梨。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原产热带美洲,现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资源分布: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有引种。原形态:牛心番荔枝,乔木,高约6m。枝有瘤状突起。叶互生;叶柄长11.5cm;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930cm,宽3.57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钝,侧脉在上面扁平,下面凸起。……

名称 牛心果 ( Niú Xīn Guǒ )
英文名 root of Bullocksheart custardapple
别名 牛心梨
功能主治 清热止痢,驱虫,主热毒痢痢疾,肠道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 <p>内服:煎汤,15-20g。</p>
性味 味苦,甘,性寒
归经 大肠经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牛心果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原产热带美洲,现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资源分布: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等地有引种。

牛心果 原始形态

牛心番荔枝,乔木,高约6m。枝有瘤状突起。叶互生;叶柄长1-1.5cm;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9-30cm,宽3.5-7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钝,侧脉在上面扁平,下面凸起。花2-10朵成束,总花梗与叶对生或互生;萼片3,小,卵圆形;花瓣6,2轮;内轮花瓣退化成鳞片状;外轮花瓣长圆形,长2.5-3cm,肉质,黄色,基部紫色;雄蕊多数,药隔膨大;心皮多数,长圆形,被长柔毛,每心皮有胚珠1颗。果实由多数不分开的心皮连合成一肉质聚合浆果,圆球状心形,直径5-12.5cm,成熟时暗黄色,果肉牛油状。种子长卵圆形。花期冬末至早春,果期翌年3-6月。

牛心果 化学成分

果实含蛋白质1.6%,脂肪0.26%,糖类16.84%,叶和茎中含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马胺(dopamine),衡州乌药碱(coclaurinde)。茎皮中含14-羟基-25-脱氧比丽巴素(14-hydroxy-25-desoxyrollinicin),肉叶番荔枝辛(reticulatacin),鹅掌揪碱(liriodenine),布拉它辛(bullatacin),左旋贝壳杉-16-烯-19-酸(kaur-16-en-19-oic acid),16β,17-二氢左旋贝壳杉烷-19-酸甲酯[methyl 16β,17-dihydro-(-)-kauran-19-oate]。根和根茎含网叶番荔枝亭碱(reticulatine),番荔枝碱(anonaine),白兰花碱(michelalbine)好去甲含笑碱(normicheline)A,鹅掌揪碱,左旋贝壳杉-16-烯-19-酸,16α-羟基左旋,贝壳杉烷-19-酸[16α-hydroxy-(-)-kauran-19-oic acid],17-羟基-16β-左旋贝壳杉烷-19-酸甲酯[methyl17 -hydroxy-16β-(-)-kauran-19-oate]。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