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虱鱼

中药材“塘虱鱼”。别名:角鱼、暗钉鱼(《本草求原》),须子鲇(《脊椎动物分类学》),胡子鲶(《鱼类分类学》)。出处:《本草求原》。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分布广东、福建、云南、江苏、上海等地。原形态:体细长,长约14厘米,后部侧扁。头部平扁;吻宽而钝,眼小,有能活动的边缘。口阔,下位。有小须4对,上颌1对最长;鼻孔1对及下颌2对较短。全体裸露无鳞;侧线完……

名称 塘虱鱼 ( Tánɡ Shī Yú )
英文名 Fuscous catfish
别名 角鱼,暗钉鱼,须子鲇,胡子鲶,
功能主治 补血,滋肾,调中,兴阳,治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 <p>内服:煮食,100-200g。</p>
性味 甘,平,无毒,
归经 肾,肺,胃经
相关方剂 黄芪黑豆炖塘虱
相关中成药 黄芪黑豆炖塘虱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塘虱鱼 生境分部

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分布广东、福建、云南、江苏、上海等地。

###

生态环境:为热带、亚热带淡水鱼类,生活于河川、池塘、水草茂盛的沟渠稻田和沼泽中的黑暗处洞穴内。耐干旱,食小鱼、小虾、水生昆虫及水草等。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方各河川、湖泊。

塘虱鱼 原始形态

体细长,长约14厘米,后部侧扁。头部平扁;吻宽而钝,眼小,有能活动的边缘。口阔,下位。有小须4对,上颌1对最长;鼻孔1对及下颌2对较短。全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背鳍59~65,位于胸鳍的后上方。臀鳍42~50,背鳍和臀鳍均不与尾鳍相连。胸鳍Ⅰ8,腹鳍6,尾鳍圆形。体棕黑色,下部较淡。

###

胡子鲇,体延长,长约14cm。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头扁而宽,顶被有皮膜,颅骨后部突出,形成三角形,末端圆。口阔,下位,吻宽短,突出。眼小而具活动的眼睑。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为一短管,近吻端。上凳突出。唇厚,唇沟明显。牙细小。须4对:上颌须1对,最长,鼻须1 对,下颌须2对,稍短,鳃耙细长。背鳍58-62,无硬刺,基部甚长,末端与尾鳍相连。胸鳍I,7-8,圆形,具1硬刺。腹鳍6,达臀鳍起点。臀鳍39-43,起点紧接肛门,基部甚长,末端与背鳍末端相对 。尾鳍圆扇形。体光滑无鳞,有侧线。体棕黑色,腹部较淡。各鳍灰黑色。

塘虱鱼 化学成分

塘虱鱼含胃蛋白酶(pepsin),消化蛋白酶(digestive protease),糜蛋白酶(chymotrypsin)。还含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