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豆根

中药材“乌豆根”。别名:山豆根。出处:《贵州民间药物》。生境分布:生山坡林下、湿润的灌丛中或石壁上。分布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原形态:灌木,高1~2米。小枝密被棕色短软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1~17枚,主轴密被棕色毛;小叶片长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下部小叶较小,长1.5~4厘米,顶端小叶较大,长4~6厘米,先端渐尖,有时钝圆,基部楔形至圆形,……

名称 乌豆根 ( Wū Dòu Gēn )
英文名 Root of Maire Sophora
别名 山豆根
功能主治 清热除湿,治痨伤,水泻,
用法用量 <p>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或磨水。</p>
性味 性凉,味苦涩,
归经 肺,大肠经
概述 方剂 药酒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乌豆根 附方

①治痨伤:乌豆根一两。泡酒服。

②治水泻:乌豆根五分。磨水服。

乌豆根 生境分部

生山坡林下、湿润的灌丛中或石壁上。分布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河谷湿润的灌丛中或石壁上。

资源分布:分布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乌豆根 原始形态

灌木,高1~2米。小枝密被棕色短软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1~17枚,主轴密被棕色毛;小叶片长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下部小叶较小,长1.5~4厘米,顶端小叶较大,长4~6厘米,先端渐尖,有时钝圆,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上面初被浅锈色短毛,后变无毛,下面被浅锈色毛。总状花序腋外生,常与叶近于对生;萼钟状,5浅缺刻,外被浅锈色短柔毛;花冠蝶形,淡黄色,旗瓣狭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爪;雄蕊10,花丝基部均有毛;子房有毛,柱头头状。荚果长2~5厘米。种子1~3。花期5月。果期7~8月。

###

西南苦参 灌木,高1-2m。小枝细弱,被棕色短软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1-7枚,长圆形或椭圆形,被柔毛,先端急尖至微缺或具短渐尖,近革质;托叶钻形,宿存。总状花序腋外生,常与叶近于对生,长7-14cm;萼钟状,5浅裂,密生棕色平贴绢毛;花冠蝶形,黄棕色或灰黄色,旗瓣具宽爪,翼有耳,龙骨瓣稍短于旗瓣,具耳。荚果长2-5cm,具圆锥状的喙和果颈,密生棕色柔毛。具1-3颗种子。花期5月,果期7-8月。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