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五加皮30g,乳香15g,没药15g,土鳖15g,骨碎补15g,白及15g。 |
---|---|
制备 | <p>上为细末,蜂蜜或白酒调成糊状。</p> |
用法 | 外敷。 |
功用 | 接骨、活血、止痛。主骨折损伤。 |
出处 | 《中医外伤科学》 |
《圣惠》卷六十七:接骨膏 | |
组成 | 猕猴项骨2两,水獭骨1两,猫儿项骨2两,龟壳2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入瓶子内,不得透气,入腽肭脐末半两。 |
用法 | 每用2钱,以小黄米粥相和,摊在油单子上,裹伤折处,3日1易。 |
功用 | 踠折伤筋损骨,疼痛不可忍。 |
出处 | 《圣惠》卷六十七 |
《普济方》卷三一○引《圣惠》:接骨膏 | |
组成 | 续断1两,桂心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及1两,白敛1两,当归1两(切、焙),桑根白皮1两(锉),独活1两(去芦头),黑狗脊背(烧灰用)1两,黄米(炒)3合。 |
---|---|
制备 | 上为末,或打扑闪肭,及骨折碎,用药末3钱,酒半钱,白面、生姜自然汁少许,同以慢火熬成膏。 |
用法 | 摊帛上贴之,3日1换,用米沙木篦子、绵绳夹缚。夏月柳枝子5条夹缚,虽紧不妨。 |
功用 | 定疼痛。主一切打扑、驴伤、马坠脱臼折。 |
出处 | 《普济方》卷三一○引《圣惠》 |
《医说》卷七:接骨膏 | |
组成 | 绿豆粉。 |
---|---|
制备 | 于新铁铫内炒令真紫色,漩汲井水调成稀膏。 |
用法 | 厚敷损处,须教遍满,贴以白纸,将杉木缚定。 |
功用 | 折足。 |
出处 | 《医说》卷七 |
《普济方》卷三○九:接骨膏 | |
组成 | 官桂1两,没药1两,干姜1两,龙骨1两,白芷2钱,川山甲2钱,乳香、接骨草不拘多少,酒2碗,肥角72个(捣碎取汁5碗),醋2钱。 |
---|---|
制备 | 上除没药、乳香另研为细末,余药同为末,时醋、肥皂同煎,文武火煎3遍,候滚去火,少停再燃,候心滚又去火,如是3遍,方下众药成膏。 |
用法 | 掩贴患处,如燥则用姜汁和酒调膏再贴。 |
功用 | 攧折手足,兼治疼痛。 |
出处 | 《普济方》卷三○九 |
《普济方》卷三一五:接骨膏 | |
组成 | 赤小豆3合,草乌头2两,天南星1两,生白姜1两,白蔹1两,桂1两,黄丹1钱。 |
---|---|
制备 | 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调膏。 |
用法 | 贴患处。 |
功用 | 攧扑伤折。 |
出处 | 《普济方》卷三一五 |
《接骨入骱全书》:接骨膏 | |
组成 | 川乌1两,草乌1两,羌活1两,独活1两,穿山甲1两,防风1两,荆芥1两,大黄1两,黄芩1两,黄柏1两,蛇蜕半条,角针1两,管仲1两,元武版1两,连翘1两,五倍子5钱,蝉蜕1两,蜈蚣5条,甘草节5钱,桔梗5钱,当归1两,川芎1两,赤芍1两,杜仲1两,白芷1两,金银花1两,姜蚕1两。 |
---|---|
制备 | 上用真豆油5斤,渐下诸药,煎至滴水不散,候药枯[方剂汇www.fane8.com],滤去滓,将东丹二包炒紫色,至以筛,渐入调匀,滴入水内,看老嫩,再将没药、乳香各5钱、樟冰1两,蟾酥3钱略蒸调匀,至半个时辰,倾入上药内,逐渐隔水去火气,听候摊用。 |
用法 | 每用1膏重4钱,再加麝香3分尤妙。如用布摊,用前数,如用纸摊,只用2钱。 |
功用 | 跌打损伤,脱臼损折。 |
出处 | 《接骨入骱全书》 |
《理瀹》引《福本集灵》:接骨膏 | |
组成 | 川乌、草乌、大黄、当归、生地黄、红花、大戟、芫花、甘遂、甘草、刘寄奴、紫荆皮、灵脂、地鳖虫、雄鼠粪、上肉桂、山甲、发团、野麻根、麻油2斤半,桐油24两(熬),乳香1两,没药1两,血竭1两,阿魏1两,桃枝49寸,柳枝49寸,槐枝49寸,桑枝49寸。 |
---|---|
制备 | 上用麻油、桐油熬,地鳖虫、闹羊花收膏。 |
功用 | 骨折。 |
出处 | 《理瀹》引《福本集灵》 |
《青囊秘传》:接骨膏 | |
组成 | 葱白4两,桃仁2两,申姜4两,归尾2两,五加皮2两,赤芍1两,白芥子5钱,樟冰5钱。 |
---|---|
制备 | 上药人锅内煎熟,和麦粉调成膏。 |
用法 | 包伤处,半月痊愈。 |
功用 | 接骨。主 |
出处 | 《青囊秘传》 |
《摄生众妙方》卷九:接骨膏 | |
组成 | 当归1两半,川芎1两,乳香5钱,没药1两,广木香2钱,川乌8钱(火煨),骨碎补1两,古老钱7个(酒浸7次),黄香1斤,油3两(熬熟下药)。 |
---|---|
制备 | 上为末,和油成膏。 |
用法 | 当归合气散(原书同卷)、接骨丹(《济阳纲目》卷八十六)。 |
功用 | 骨碎依旧,筋断续而复初。主 |
出处 | 《摄生众妙方》卷九 |
《普济方》卷三○九:接骨膏 | |
组成 | 乌鱼骨(烧烟尽),木鳖子(去皮油)1两,白及1钱,白敛1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新汲水调为膏。摊夹纸上贴损处,上用竹片夹定。内服:乳香、没药、自然铜各等分,古老铜钱1钱,(烧赤,醋淬7次,酥为度),上为细末。 |
用法 | 每服2钱,温酒调下。 |
功用 | 折伤。 |
出处 | 《普济方》卷三○九 |
施维智 方:接骨膏 | |
组成 | 甘松100g,香白芷50g,山柰2100g,上肉桂130g,西月石150g,自然铜300g,生大黄100g,生川乌150g,散红花150g,生草乌150g,制乳香150g,顶血竭300g,制没药150g,全当归100g,生山栀子200g,樟脑粉50g,广木香140g,生香附50g,母丁香100g,猪牙皂50g,檀香150g,飞朱砂300g,公丁香150g,麝香30g,飞雄黄150g,冰片60g,骨碎补150g |
---|---|
用法 | 制乳香、制没药另研,用120目筛筛成细末;朱砂、雄黄另研水飞;西月石、冰片另研,磨至极细末;自然铜醋煨,另研水飞;其余药物混合研碎,100目筛筛成细末;将飞雄黄、飞朱砂、西月石末、冰片末、乳香末、没药末、自然铜末与其余药末和匀,再取药末200g置磨钵内,将樟脑粉和麝香掺入,磨至极细末,再与所有药末和匀,瓷瓶收藏。将摊好万应膏烘热,置药末2-3g(量膏药大小增减)予膏药中心,贴痛处。 |
功用 | 接骨续筋之功效。用于治疗骨折后期。 |
出处 | 施维智 方 |
地肤子合剂功能主治:用于治疗癣症及湿疹。地肤子合剂组方:地肤子60克,白鲜皮、苦参各30克,川椒10克,白酒(或酒精)250毫升
斑秃生发灵功能主治: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斑秃。斑秃生发灵组方:黑芝麻50克,何首乌30克,桑椹子20克,95%酒精1000毫升
举胃猪肚散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升举中气。举胃猪肚散组方:猪肚1个,白术200克,升麻100克,石榴皮30克
橘皮内金散功能主治:理气消胀。橘皮内金散组方:橘皮100克,鸡内金20克
芪香蜜营膏功能主治:补气行气,润肠通便。芪香蜜营膏组方:黄芪300克,木香45克,蜂蜜适量
桑椹地黄蜜膏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肠通便。桑椹地黄蜜膏组方:桑椹500克,生地黄200克,蜂蜜适量
乌梅内金调蜂蜜功能主治:缓中止痛。乌梅内金调蜂蜜组方:鸡内金100克,乌梅肉30克,蜂蜜25克
郁金蜜膏功能主治:行气解郁,活血消瘀。郁金蜜膏组方:郁金100克,蜂蜜适量
地藕葡萄膏功能主治:清热养阴,凉血。地藕葡萄膏组方:鲜藕汁250毫升,葡萄汁250毫升,生地黄200克,蜂蜜适量
桂圆益心膏功能主治:补养心阴。桂圆益心膏组方:桂圆肉150克,当归100克,远志50克,天门冬(天冬)50克,五味子30克,大枣20枚,黑桑椹30克,黑芝麻20克
清热透疹,解毒,主小儿麻疹,麻疹后痢疾,疮疖
化瘀通络,主跌打损伤
,治脱肛,治打扑损伤,和酒饮之,仍捣生龟肉涂之,
,治痘后目肿,经月不开,取点之,
益阴补血,治劳瘵骨蒸,久嗽咯血,久疟,血痢,肠风痔血,筋骨疼痛,肉作羹臛,大补,酿酒,主大风缓急,四肢拘挛,或久瘫缓不收摄,皆差,主除温瘴气,风痹,身肿,踒折,大补阴虚,作羹臛,截久疟不愈,治筋骨疼痛及一、二十年寒嗽,止泻血、血痢,治骨蒸劳热,吐血,衄血,肠风血痔,阴虚血热之症,治女子干病,老人尿多及流血不止,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肾虚腰痛,跌打损伤,小肠气痛,风火牙痛,咳嗽,哮喘,疥癣,蛔虫病,蛲虫病及预防流感
治痨伤虚损,有滋补清热之功,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健脾理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跌打损伤,胃痛,小二疳积,
,作补药,可治虚劳等证,
清热解毒,舒筋活络,主扁桃体炎,咽喉炎,风湿痹痛,中风偏瘫,腰腿痛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