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菟丝子(净洗,酒浸)泽泻 鹿茸(去毛)石龙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各30克 石斛(去根)熟干地黄 白茯苓(去皮)牛膝(酒浸一宿,焙干)续断 山茱萸 肉苁蓉(酒浸,切,焙)防风(去苗)杜仲(去粗皮,炒)补骨脂(去毛,酒炒)荜澄茄 沉香 巴戟天(去心)茴香(炒)各23克 五味子 桑螵蛸(酒浸)川芎 覆盆子(去枝、叶、萼)各15克 |
---|---|
制备 | <p>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p> |
用法 | 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如脚膝无力,木瓜汤下。 |
功用 | 补肾阳,壮腰膝,固下元。治肾气虚损,元阳不足。腰膝痿软少力,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或溺有余沥,或腰欠温暖。 |
出处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
《鸡峰普济方》卷十: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去尘土,水淘净,酒浸一宿,乘润先捣为粗末,焙)桑螺蛸(炙)各15克 泽泻7.5克 |
---|---|
制备 |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清米饮送下。 |
功用 | 补肾摄精。治肾气虚衰,精液不固,致患膏淋,脂膏随溺而下,茎中微痛,脉散涩而微。 |
出处 | 《鸡峰普济方》卷十 |
《局方》卷五: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1两(净洗,酒浸),泽泻1两,鹿茸1两(去毛,酥炙),石龙芮1两(去土),肉桂1两(去粗皮),附子(炮,去皮)1两,石斛3分(去根),熟干地黄3分,白茯苓3分(去皮),牛膝3分(酒浸1宿,焙干),续断3分,山茱萸3分,肉苁蓉3分(酒浸,切),防风3分(去苗),杜仲3分(去粗皮),补骨脂3分(去毛,酒炒),荜澄茄3分,沉香3分,巴戟天3分(去心),茴香(炒)3分,五味子半两,桑螵蛸半两(酒浸,炒),芎?半两,覆盆子(去枝叶萼)半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大菟丝子丸(《准绳·类方》卷二)。 |
功用 | 填骨髓,续绝伤,补五脏,去万病,明视听,益颜色,轻身延年,聪耳明目。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小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气短,夜梦惊恐,精神困倦,喜怒无常,悲优不乐,饮食无味,举动乏力,心腹胀满,脚膝痿缓,小便滑数,房室不举,股内湿痒,水道涩痛,小便出血,时有余沥。 |
出处 | 《局方》卷五 |
《圣济总录》卷一○二: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末)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山芋1两,人参1两,防风(去叉)1两,车前子1两,熟干地黄(焙)1两,黄芪(锉)1两,石决明1两。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临卧再服。 |
功用 | 肾肝虚,目昏暗,不能远视。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一○二 |
《全生指迷方》卷三: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拣净,酒浸透,捣烂,焙干)2两,干地黄(焙)2两,杜仲(去粗皮,杵碎,酒拌1宿,炒焦)3两,牛膝(酒浸)1两,萆薢1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食前饮送下。 |
功用 | 骨痿,腰脊不举。由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阳气内伐,热舍于肾,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减,盖阳明并肾,则肾脂枯而宗筋不调,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
出处 | 《全生指迷方》卷三 |
《圣济总录》卷一○二: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汤浸1宿,锉,捣末)3两,车前子3两,熟干地黄(焙)3两。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1日2次。 |
功用 | 肝肾俱虚,精华不能上荣,使目昏暗。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一○二 |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人参1两,黄芪(锉)1两,滑石1两,芍药1两,木通1两,车前子1两,黄芩(去黑心)3分,冬葵子1合(炒)。 |
---|---|
制备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20丸,食前温酒、盐汤任下,日3次。 |
功用 | 肾劳虚损,溲便不利,淋沥不已。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
《普济方》卷一七七引《郑氏家传渴浊方》: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1两(净,酒浸1宿),五味子、白茯苓、肉苁蓉(酒浸1宿)、(舟百)茴香(炒),鹿茸(酥炙)1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炼蜜为九,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空心饭汤饮送下。 |
功用 | 渴浊。 |
出处 | 《普济方》卷一七七引《郑氏家传渴浊方》 |
《普济方》卷二十九引《杨子建护命方》: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酒浸,别捣)半两,萆薢半两,补骨脂(炒)1分,防风(去叉)1分,硫黄1分,续断1两,巴戟天(去心)1两,细辛(去苗叶)2铢,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2两。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
功用 | 肾脏虚冷,阳道痿弱,呕逆多唾,体瘦精神不爽,不思饮食,腰脚沉重,脐腹急痛,小便频数。 |
出处 | 《普济方》卷二十九引《杨子建护命方》 |
《圣济总录》卷一○二: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酒浸,别捣)3两,肉苁蓉(酒浸,切,焙)3两,五味子1两半,续断1两半,远志(去心)1两半,山茱萸1两半,泽泻1两半,防风(去叉)2两,巴戟天(去心)1两。 |
---|---|
制备 | 上为末,用山鸡子白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空腹温酒送下。家鸡子亦可用。 |
功用 | 肝肾虚,眼黑暗,视物不明。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一○二 |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半两,菖蒲半两,远志(去心)半两。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温酒或盐汤任下,空心、日午、临卧各1次。 |
功用 | 肾气内夺,舌瘖足废。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酒浸3日,湿捣,焙干)2两,肉苁蓉(净洗,酒浸1宿,切,焙)2两,天雄(炮裂,水浸少时,去皮脐)2两,骨碎补(去毛)1两(锉,以盐半两同炒令黄,去盐不用),薏苡仁(炒)1两,地龙(去土,焙干)1两,石硫黄(研)半两。 |
---|---|
制备 |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任下。 |
功用 | 肾脏虚损,精髓枯竭,形体瘦瘁,百骨痿弱,昼夜掣痛,腰膝冷痹,耳内虚声,强直不任转侧。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
《普济方》卷二二○: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研末),枳壳半两(麸炒,微炒,去瓤),石斛1两(去根,锉),荜澄茄1两,干姜1两(炮制,锉),牛膝1两(去苗),木香半两,肉豆蔻3分,槟榔3分,蛇床子1两,茴香子1两,荜茇3分。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空心盐酒送下,汤亦可。 |
功用 | 补虚。主痼冷。 |
出处 | 《普济方》卷二二○ |
《圣惠》卷三十: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1两半(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鹿茸1两半(去毛,涂酥,炙微黄),萆薢1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柏子仁3分,肉苁蓉1两半(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桂心3分,石斛1两(去根,锉),远志3分(去心),龙骨1两,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石龙芮1两,牛膝1两半(去苗),防风3分(去芦头),棘刺3分(微炒)。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食前温酒送下。 |
功用 | 虚劳失精,小便过多,不能饮食,腰膝无力。 |
出处 | 《圣惠》卷三十 |
《圣惠》卷三十: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3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车前子2两,白术2两,桂心2两,杜仲2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熟干地黄4两。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
功用 | 补益驻颜。主虚劳损肾,腰疼,膝冷少力。 |
出处 | 《圣惠》卷三十 |
《圣惠》卷二十六: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3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车前子2两,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令微黄),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桂心2两,杜仲2两(去粗皮,炙令黄,锉),熟干地黄5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牛膝2两(去苗)。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
功用 | 补益驻颜。主肾劳虚损,腰疼少力。 |
出处 | 《圣惠》卷二十六 |
《圣惠》卷七: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2两(酒浸3宿,晒干,为末),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微黄),蛇床子1两,钟乳粉1两,牡蛎1两(烧,为粉),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远志1两(去心)[方剂汇www.fane8.com],桂心1两,五味子1两,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车前子1两,石斛1两半(去根,锉),雄蚕蛾1两(微炒),石龙芮1两,雄鸡1两(微炙),腽肭脐1两(酒洗,微黄)。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食前温酒送下。 |
功用 | 肾脏虚损,肌体羸瘦,腰脚无力,志意昏沉,阳气痿弱,小便滑数。 |
出处 | 《圣惠》卷七 |
《普济方》卷二一七引《孟氏诜诜方》:菟丝子丸 | |
组成 | 白茯苓3两,熟地黄3两,真龙齿3两,石莲子肉3两,远志(洗,取肉)3两,菟丝子4两(如前制)。 |
---|---|
制备 | 上为末,用山药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50丸,温酒、盐汤任下。 |
功用 | 丈夫真气不固,随尿走失,不能饮食,筋骨痿弱。 |
出处 | 《普济方》卷二一七引《孟氏诜诜方》 |
方出《证类本草》卷六引《经验后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六: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1两,牛膝(1寸截)1两。 |
---|---|
制备 | 上药于银石器内,好酒渍之,令酒过药1寸,经五日,控干,焙燥,为末,将原浸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二妙丸(《普济方》卷二二一引《十便良方》)。 |
功用 | 壮真元。主腰膝积冷,酸疼或(疒帬)麻无力。 |
出处 | 方出《证类本草》卷六引《经验后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
《杨氏家藏方》卷九:菟丝子丸 | |
组成 | 鹿角霜5两,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焙干)5两,熟干地黄(洗,焙)5两,柏子仁(别研)5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元气虚冷,久服此药,觉小便少,以车前子半两,略炒过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 |
功用 | 轻身,驻颜,益寿。主精血不足,筋骨无力,怔忪盗汗,梦遗失精。 |
出处 | 《杨氏家藏方》卷九 |
《朱氏集验方》卷八: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酒浸1宿,焙)5两,泽泻(酒浸1宿,略蒸,焙)5两,大附子(炮,去皮)5两,肉桂5两,苁蓉(酒浸1宿,焙)3两半,杜仲(制)3两半,熟地黄(投水中沉者是,酒浸1宿,焙)3两半,白茯苓(去皮)3两半,猢孙姜(去毛、炙)3两半,山茱萸(去核)3两半,茴香(炒)3两半,石斛(焙)3两半,川续断(焙)3两半,川牛膝(酒浸1宿,焙)3两半,荜澄茄3两半,川楝子(去核)4两,干姜(炮)4两,川巴戟天(去心,酒浸一宿,焙)2两半,桑螵蛸(蜜炙)2两半,覆盆子2两半,五味子2两半,川芎2两半,天台乌药8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不犯铜铁器,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20-30丸,盐汤、温酒任下;如脚弱,木瓜汤下。 |
功用 | 益颜色,去万病,安五脏,填骨髓和耳目,轻身延年。主男女虚劳。 |
出处 | 《朱氏集验方》卷八 |
《济生》卷四: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淘净,酒蒸,焙)2两,五味子1两,牡蛎(煅,取粉)1两,肉苁蓉(酒浸)2两,附子(炮,去皮)1两,鸡膍胵半两(微炙),鹿茸(酒炙)1两,桑螵蛸(酒浸)半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70丸,食前盐酒、盐汤任下。 |
功用 | 小便多,或不禁。 |
出处 | 《济生》卷四 |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牡蒙1两,柏子仁(微炒,别研)1两,蛇床子(炒)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20丸,空腹温酒送下,日午再服。 |
功用 | 肾劳。囊湿生疮,阴痿失精,小便频数。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
《普济方》卷一五五引《卫生家宝方》: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1两,白石英9钱,干姜8钱,杜仲7钱,白术6钱,人参5钱。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
功用 | 腰膝疼痛。 |
出处 | 《普济方》卷一五五引《卫生家宝方》 |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酒浸,焙干,别杵)2两,菖蒲(切,焙)2两,远志(去心)2两,地骨皮2两,生干地黄(焙)2两。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茶酒任下。 |
功用 | 补益真气,强力益志。主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淘去浮者,以酒浸7日,烂杵,焙干)30两,茴香子(微炒)8两,青盐3两。 |
---|---|
制备 | 上为末,用浸药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20-30丸,空心温酒送下。 |
功用 | 补虚益气,壮元阳。主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酒浸1宿,捣末)1两,麦冬(去心,焙)1两,萆薢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柏子仁(研)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石斛(去根)1两,远志(去心)1两,细辛(去苗叶)1两,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防风(去叉)1两,棘刺2两,石龙芮3两,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 |
---|---|
制备 | 上为末,以鸡子黄和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空心、日午米饮送下。 |
功用 | 虚劳,小便白浊,失精。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
《杂病源流犀烛》卷八: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山药、莲子肉、茯苓、杞子。 |
---|---|
制备 | 上为末,水泛为丸。 |
用法 | 用量临时酌定。 |
功用 | 精少。 |
出处 | 《杂病源流犀烛》卷八 |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水淘去浮,酒浸7日,别捣,取未)2两,萆薢2两,黑狗脊骨并髓(炙焦)1两半,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4两,熟干地黄2两(焙),枳实(微炒)1两,山芋1两。 |
---|---|
制备 |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
功用 | 补元脏,益脾胃,止脐腹疼痛,思进饮食,固真气,美颜色。主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酒浸,焙干,别捣)2两,菖蒲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蛇床子(酒浸3日,河水淘,焙干)半两,五味子(洗,焙)半两,防风(去叉)1分,远志(去心)1分。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10丸,空心温酒送下。 |
功用 | 妊娠小便利,日夜无度。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
《急救仙方》卷三:菟丝子丸 | |
组成 | 青皮(炒)1两,车前子1两,巴戟天(去心)1两,杜仲(蜜炒,无丝为度)1两,灵仙(酒浸)1两,远志(去心)1两,牛膝(酒浸)1两,苁蓉(酒浸)1两,熟地黄1两,菟丝子1两。 |
---|---|
制备 |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
功用 | 安神定魄,眼目光明。主 |
出处 | 《急救仙方》卷三 |
《百一》卷十一引葛丞相方: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酒浸)、杜仲(去皮,炒断丝)各等分。 |
---|---|
制备 | 上为细末,以山药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50丸,盐酒或盐汤任下。 |
功用 | 腰痛。 |
出处 | 《百一》卷十一引葛丞相方 |
《魏氏家藏方》卷九: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洗净,酒浸,烂研成饼)1两,车前子(微炒)1两,香白芷1两,细辛1两,人参半两(去芦),麝香1两(别研)。 |
---|---|
制备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日3次,不拘时候。 |
功用 | 退肿,除冷泪,止痛。主眼暴赤。 |
出处 | 《魏氏家藏方》卷九 |
《全生指迷方》卷二: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先于臼内杵百下,筛去杂物末)1两,五味子1两,生干地黄3两(焙)。 |
---|---|
制备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30丸,食前饮送下。 |
功用 | 四肢发热,逢风如炙如火,由阴不胜阳,阳盛则热起于四末,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于外。 |
出处 | 《全生指迷方》卷二 |
《鸡峰》卷十: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去尘土,掏净,酒浸,控干,蒸,捣焙)半两,桑螵蛸(炙)半两,泽泻2钱半。 |
---|---|
制备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菟丝丸(《奇效良方》卷三十五)。 |
功用 | 膏淋。 |
出处 | 《鸡峰》卷十 |
《魏氏家藏方》卷十:菟丝子丸 | |
组成 | 鹿角霜、菟丝子(浸,研成饼)。 |
---|---|
制备 | 上为细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20丸,渐加至30-40丸,食前温酒醋汤送下。 |
功用 | 妇人本虚经弱,阴阳不升降,小便泔白溺出无度,男子精滑不固。 |
出处 | 《魏氏家藏方》卷十 |
《圣济总录》卷一九八: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1斤(酒浸3日,控干,捣细末),甘菊花(去土,捣细末)1斤。 |
---|---|
制备 | 上拌合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20-30丸,前晨至晚后食前温酒送下。 |
功用 | 明目,进饮食,益精,壮下元。主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一九八 |
《全生指迷方》卷三: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不拘多少(拣净,水淘,酒浸3宿)。 |
---|---|
制备 | 上药控干,乘润捣罗为散,焙干再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50丸,食前饮送下,1日2-3服。 |
功用 | 消渴。 |
出处 | 《全生指迷方》卷三 |
《扁鹊心书·神方》: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1斤(淘净,酒煮,捣成饼,焙干),附子(制)4两。 |
---|---|
制备 |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50丸,酒送下。 |
功用 | 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主 |
出处 | 《扁鹊心书·神方》 |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酒浸,别捣)2两,鹿茸(去毛,酥炙)2两,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2两,五味子2两。 |
---|---|
制备 |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50丸,空心米饮送下。 |
功用 | 虚劳小便利。 |
出处 |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
《普济方》卷二十九:菟丝子丸 | |
组成 | 菟丝子4两,山药4两,牛膝2两,附子2两,萆薢2两,鹿茸2两,巴戟天1两,茴香1两。 |
---|---|
制备 | 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 | 每服5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 |
功用 | 补肾虚。主 |
出处 | 《普济方》卷二十九 |
地肤子合剂功能主治:用于治疗癣症及湿疹。地肤子合剂组方:地肤子60克,白鲜皮、苦参各30克,川椒10克,白酒(或酒精)250毫升
斑秃生发灵功能主治: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斑秃。斑秃生发灵组方:黑芝麻50克,何首乌30克,桑椹子20克,95%酒精1000毫升
举胃猪肚散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升举中气。举胃猪肚散组方:猪肚1个,白术200克,升麻100克,石榴皮30克
橘皮内金散功能主治:理气消胀。橘皮内金散组方:橘皮100克,鸡内金20克
芪香蜜营膏功能主治:补气行气,润肠通便。芪香蜜营膏组方:黄芪300克,木香45克,蜂蜜适量
桑椹地黄蜜膏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肠通便。桑椹地黄蜜膏组方:桑椹500克,生地黄200克,蜂蜜适量
乌梅内金调蜂蜜功能主治:缓中止痛。乌梅内金调蜂蜜组方:鸡内金100克,乌梅肉30克,蜂蜜25克
郁金蜜膏功能主治:行气解郁,活血消瘀。郁金蜜膏组方:郁金100克,蜂蜜适量
地藕葡萄膏功能主治:清热养阴,凉血。地藕葡萄膏组方:鲜藕汁250毫升,葡萄汁250毫升,生地黄200克,蜂蜜适量
桂圆益心膏功能主治:补养心阴。桂圆益心膏组方:桂圆肉150克,当归100克,远志50克,天门冬(天冬)50克,五味子30克,大枣20枚,黑桑椹30克,黑芝麻20克
清热透疹,解毒,主小儿麻疹,麻疹后痢疾,疮疖
化瘀通络,主跌打损伤
,治脱肛,治打扑损伤,和酒饮之,仍捣生龟肉涂之,
,治痘后目肿,经月不开,取点之,
益阴补血,治劳瘵骨蒸,久嗽咯血,久疟,血痢,肠风痔血,筋骨疼痛,肉作羹臛,大补,酿酒,主大风缓急,四肢拘挛,或久瘫缓不收摄,皆差,主除温瘴气,风痹,身肿,踒折,大补阴虚,作羹臛,截久疟不愈,治筋骨疼痛及一、二十年寒嗽,止泻血、血痢,治骨蒸劳热,吐血,衄血,肠风血痔,阴虚血热之症,治女子干病,老人尿多及流血不止,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肾虚腰痛,跌打损伤,小肠气痛,风火牙痛,咳嗽,哮喘,疥癣,蛔虫病,蛲虫病及预防流感
治痨伤虚损,有滋补清热之功,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健脾理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跌打损伤,胃痛,小二疳积,
,作补药,可治虚劳等证,
清热解毒,舒筋活络,主扁桃体炎,咽喉炎,风湿痹痛,中风偏瘫,腰腿痛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