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体穴位图 / 手太阳小肠经 / 肩中俞穴

肩中俞穴

穴位

肩中俞Jiānzhōngshū,出《针灸甲乙经》。肩,指肩背。中,有方位之意,四方之中,或左右之间均为中,并有内意,是互相比较之意。俞,俞穴。穴居肩背,距嵴柱稍远者称为肩外俞,距嵴柱较近者称为肩中俞。

经属

属手太阳小肠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取法:低头,后颈部最突起椎体旁开3横指处即是。

作用与主治

作用:清上焦、宣肺气、疏经络

主治:肩背疼痛,咳嗽,哮喘,气喘,唾血,支气管炎,喘息,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肩背痛,肩胛神经痛,瘰疬,项强,目视不明,视力减退,落枕,吐血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针尖向下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按摩:按揉肩中俞3~5分钟,可缓解颈肩疼痛。

配伍

穴位名

肩中俞Jiānzhōngshū,出《针灸甲乙经》。肩,指肩背。中,有方位之意,四方之中,或左右之间均为中,并有内意,是互相比较之意。俞,俞穴。穴居肩背,距嵴柱稍远者称为肩外俞,距嵴柱较近者称为肩中俞。

穴位经属

属手太阳小肠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取法:低头,后颈部最突起椎体旁开3横指处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小菱形肌。血管、神经分布同肩外俞(深层有颈横动、静脉。分布着第一、二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背神经。)。皮肤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致密,纤维呈束状,束间有少量脂肪。针经皮肤、皮下组织,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筋膜入该肌,依序深进其深面的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相重叠部分。前肌为副神经支配,后肌为肩胛背神经支配。

作用与主治

作用:清上焦、宣肺气、疏经络

主治:肩背疼痛,咳嗽,哮喘,气喘,唾血,支气管炎,喘息,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肩背痛,肩胛神经痛,瘰疬,项强,目视不明,视力减退,落枕,吐血等。

穴位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针尖向下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按摩:按揉肩中俞3~5分钟,可缓解颈肩疼痛。

配伍

1、配肺俞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治支气管炎。

2、配大杼穴、附分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膈俞穴治肺结核。

3、配大椎穴、后溪穴、委中穴治肩背痛。

4、配大椎穴、肩井穴、支沟穴治肩背疼痛。

5、配肩髎穴治肩背疼痛,肩周炎。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疬,目不明,咳上气,唾血,肩中俞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寒热目视不明。

《针灸大成》:主咳嗽,上气唾血,寒热,目视不明。

《考穴编》:寒热劳嗽,肩胛痛疼。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小菱形肌。血管、神经分布同肩外俞(深层有颈横动、静脉。分布着第一、二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背神经。)。皮肤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致密,纤维呈束状,束间有少量脂肪。针经皮肤、皮下组织,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筋膜入该肌,依序深进其深面的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相重叠部分。前肌为副神经支配,后肌为肩胛背神经支配。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疬,目不明,咳上气,唾血,肩中俞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寒热目视不明。

《针灸大成》:主咳嗽,上气唾血,寒热,目视不明。

《考穴编》:寒热劳嗽,肩胛痛疼。

搜索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